星系形成和类星体吸收线系统

来源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i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结合星系形成理论,研究了低红移的类星体吸收线系统的起源与性质.我们给出了半解析模型并做了蒙特卡罗模拟,我们考虑了三种主要的吸收成分:星系的气体晕、旋涡星系的盘、以及大星系周围的卫星星系.我们的模型预言单位红移间隔的赖曼α吸收线的数目,并研究了模拟的星系/吸收线系统的性质,包括吸收线的等值宽度、吸收星系的中心到视线的投影距离、光度(绝对星等)与红移的分布,以及等值宽度与吸收星系的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的模型可以应用到类星体金属吸收线系统中,但是由于卫星星系的金属吸收很弱,我们中考虑星系气体晕及星系盘的贡献.
其他文献
[目的]克隆刺五加叶绿体的ATP合酶β亚基cDNA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已知物种叶绿体ATP合酶β亚基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同源引物,通过RT-PCR扩增得到刺五加ATP合
该文介绍了地球自转动力学理论,以及Chandler摆动激发的研究进展.该文主要从随机理论出发,考虑激发源是一种随机运动,利用随机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Chandler摆动的激发问
2008年10月22日,890平方公里的开滦矿区一派节日气氛,开滦集团公司隆重纪念建矿130周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国家煤 October 2
该文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银河系化学演化模型的建立、碳元素来源的探讨、AGB星的重元素核合成的计算、Ba星星风吸积的角动量守恒模型的建立及Ba星重元素超丰的计算.
自2000年被发现以来,凌星类行星成为了至今研究最多的一类系外行星。在凌星法和视向速度法的结合下,它们的质量和半径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测量;而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凌星主食和次
纹样是一种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艺术形态,它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观赏性和艺术性。通过纹样再设计的表现与运用,把旅游文化产业的优势通过符合美学规律的手法展现出来,有利
利用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2.16米望远镜,对相互作用星系Arp299作了二维的光谱研究,得到了这个系统的速度分布以及H强度分布,研究了其动力学结构,结合在其
该文简要回顾了彗星研究的概况,然后论述了海尔--波普彗星(C/1995 01)的研究结果,包括尘埃、气体产生率、尘埃粒子大小分布、气体、尘埃喷出速度、彗核自转周期、自转轴指向
射电脉冲星累积脉冲轮廓强度和宽度随频率的变化关系是脉冲星重要的观测特征,1991年Thorsett根据大量的多频观测资料,给出了修正的锥辐射峰间距随频率的变化关系,该文根据这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浙江省要“高标准建设好聚焦万亿产业、兼顾历史经典产业的特色小镇,突出产业高端要素集聚特色,加强创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