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的师范教育研究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anh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甘宁边区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指挥中枢,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该区域文化及教育极为落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前,这里没有一所师范学校,1937年边区政府成立,给予了教育极大的关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兴办教育,短时期内各级各类学校规模、数量迅速扩大,尤其小学教育的空前发展使得师资短缺问题凸显,陕甘宁边区师范教育作为培养师资的教育应运而生。1937年至1945年之间,陕甘宁边区师范教育经历了从草创到发展壮大再到完善,期间培养出大量教育人才,为边区建设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篇论文依托《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辑》,《解放日报》等重要史料,梳理出边区师范教育从草创、发展到完善的1937-1945年之间的历程;进而从师范学校的办学宗旨方针、教学管理、师生情况以及学制课程和教法等方面深入研究边区师范教育的运行机制;然后归纳边区师范教育在办学方式、教学管理、教育内容、师生关系以及教学保障五大方面所呈现的特征;最后从不同的侧面分析边区师范教育的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本篇论文正文共分为四章,具体内容设置如下:引言,引入本篇论文写作的原因,具体安排了两节内容,第一节为文章选题依据及意义,对选题缘由做了具体阐述;第二节为学术回顾,对学界关于陕甘宁边区师范教育研究的论著及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并指出当前此方面研究的薄弱之处,以及本篇论文期望达到的目的。第一章,介绍了陕甘宁边区师范教育发展概况,共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了边区政府成立前该区域的教育概况;第二节介绍了边区政府成立后边区师范教育发展状况,梳理出其由草创、发展到完善的历史脉络。第二章,分为六节,从边区师范教育的宗旨与方针、学校的组织与管理、师范生的准入与毕业、学制和课程及教法、师范教员及薪给厘清师范教育的制度建设及教学运作程序。第三章,分为五小节,从办学方式、教育内容、教学管理、师生关系及教学环境等不同方面归纳出陕甘宁边区师范教育的特征。第四章,分为五小节,从缓减边区人才需求压力、提高政府施政效能、开创新的教育模式、促进边区教育新陈代谢几个方面论述甘宁边区师范教育的影响,最后阐述其对后来师范教育的启示。陕甘宁边区的师范教育作为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边区干部教育、普通中等教育、小学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共同构成了边区教育体系,为边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师范教育,那么,边区的教育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篇对边区师范教育的研究,希望能全方位展示出边区师范教育的面貌,丰富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研究的内容。
其他文献
政治认同是政治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密切相连。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是其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体现,对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迈进了大学的校门。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其他高等艺术院校相比,
我国美术教育硕士教学的开展从最初的探索阶段到现在的逐渐成熟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在这十几年中,我国的美术教育硕士从无到有,从最初的艰难探索到现在的蓬勃发展,美术学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社会深化改革的进行,工具性教育①无疑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主旋律。高等教育失去了向真、向善、向美的本真意蕴,并由此引发了大学生自杀、杀人、弑师等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建设的速度也在快速提高,因为城市可利用的土地的限制,土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城市发展逐步向城市中的农村和城市周边的农村蔓延,
摘要:本研究致力于成都市政府制定群众体育的方针政策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为成都市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正确的导向。本研究以成都市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成都市城镇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自身周围的非主观即客观事物的意义、存在的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基本看法。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多方面影响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已经与上个世纪的大
本文采用土壤养分测试和田间试验产量效应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1.燕山低山丘陵区土壤养分现状与30年的变化;2.现有肥力现状下土壤、肥料养分对当地主要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招生选拔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复试选拔工作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目
摘要: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是教育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政府极力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陪伴父母来到城里读书,在这些农民工子女聚集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