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添加剂处理的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品质评价及其组合效应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善玉米秸秆营养价值,提高玉米秸秆饲用化水平,优化秸秆加工利用及饲喂方式,本研究以收获籽实后堆垛的玉米秸秆为原料,经蒸汽爆破处理(压力1.0MPa,秸秆水分60-70%,维压10min)后,分别添加Sila-Max(MAX)、Sila-Mix(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进行厌氧密封发酵,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CK)。通过探究不同添加剂对蒸汽爆破玉米秸秆营养成分、CNCPS组分、青贮发酵品质以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筛选获得作用效果最佳的添加剂处理。再利用体外产气法将筛选出的最佳添加剂处理与小麦秸秆、紫花苜蓿进行组合效应评估,最终筛选出最佳组合比例。主要结果如下:(1)三种添加剂处理下汽爆玉米秸秆DM、CP、NDF、ADF、ADL、EE、Ash、淀粉等含量与CK组无显著差异(P>0.05),即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常规营养成分无明显改善作用。(2)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CNCPS组分的作用效果不同。在蛋白组分中:三种添加剂处理下汽爆玉米秸秆的氨氮(PA1)、可溶性真蛋白(PA2)、纤维结合蛋白(PB2)和非降解蛋白(PC)含量与CK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PB1含量活性菌组显著高于MIX组(P<0.05)。在碳水化合物组分中:较CK组,三种添加剂处理下汽爆玉米秸秆的淀粉(CB1)、可溶性纤维(CB2)、不可消化纤维(C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MAX组汽爆玉米秸秆挥发性脂肪酸(CA1)较CK组提高了14.83%,且与活性菌、MIX组差异显著(P<0.05);活性菌组汽爆玉米秸秆乳酸(CA2)含量较MAX、MIX和CK组分别增加了31.80%、27.96%和29.72%(P<0.05);MAX组汽爆玉米秸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CA4)含量较CK组降低了7.73%,且与MIX组差异显著(P<0.05);活性菌组汽爆玉米秸秆可消化纤维(CB3)含量较CK组降低了4.26%,与MIX、MAX差异显著(P<0.05)。(3)不同添加剂发酵处理下,汽爆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存在差异。MAX组乙酸(AA)、丙酸(PA)、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和乳酸菌数量最高,较CK组分别提高了19.62%、5.59%、14.12%和54.51%,且与MIX、活性菌组差异显著(P<0.05);活性菌组乳酸(LA)含量最高,较CK组提高了29.72%,且与MIX、MAX组差异显著(P<0.05);MIX组干物质损失率最低,与MAX组无显著差异(P>0.05),二者较CK组分别降低了74.66%和70.01%(P<0.05);活性菌组p H、NH3-N/TN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经CK与活性菌处理的汽爆玉米秸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霉,检测到了霉菌,而MAX、MIX组均未出现发霉。(4)体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MAX、MIX、活性菌组体外48h产气量显著高于CK组(P<0.05);MAX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和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IVNDFD)较CK组分别提高了0.47%和8.19%(P>0.05),MIX组体外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IVADFD)比CK组提高了10.57%(P>0.05);MAX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较CK组、MIX组和活性菌组分别提高了7.11%、5.08%和10.34%(P<0.05);MIX组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与MAX组无显著差异,二者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即Sila-Max处理的汽爆玉米秸秆产气效果与发酵参数较好。(5)通过上述结果,选择处理效果最好的MAX组汽爆玉米秸秆与小麦秸秆、紫花苜蓿进行饲料组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与紫花苜蓿组合中,小麦秸秆∶紫花苜蓿(80∶20)组合,综合组合效应值最大。将此比例与MAX处理的汽爆玉米秸秆再进行组合效应评价,发现发酵汽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紫花苜蓿(60∶40)组合综合组合效应值最大,即发酵汽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与紫花苜蓿为60∶32∶8时,具有最大的组合效应。通过对发酵汽爆玉米秸秆营养品质及发酵特性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添加剂Sila-Max在提高汽爆玉米秸秆品质、促进发酵成功、提高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含量、抑制二次发酵方面优于其他处理,并且该处理下汽爆玉米秸秆体外发酵特性方面也具有较好的表现,在生产实践中其与小麦秸秆、紫花苜蓿最佳组合比例为60∶32∶8。
其他文献
荒漠草原植物欧李(Cerasus humilis)作为我国特有的蔷薇科灌木,在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冠瘿病的发生对其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并对一些牧草和果蔬类植物也会造成威胁。化学药剂虽可对其进行高效防治,但也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同时产生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因此,从自然环境中分离、筛选出针对该病害的拮抗菌株对于建立环境友好型,生态健康型的生物防治措施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集
学位
探究农业生产转型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是揭示农业碳排放动态变化机制、探寻可持续农业发展路径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农业生产快速转型与分化和双碳目标背景下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4期截面,采用聚类分析、非参数检验及中介效应等方法探究东北三省县域单元农业生产转型视角的农业碳排放格局特征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 2005—2020年,东北三省亩均农业碳排放整体呈现先增加
期刊
<正>最近几年,经常听到一些关于孩子自杀或者孩子之间互相伤害,甚至威胁生命的事件,在学校活动中也多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生命教育,但是一些令人意想不到或者骇人听闻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由此,作为班主任,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不禁经常思索,现在的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他们出生在衣食无忧的年代里,为什么却对生命不珍惜、感觉生活不幸福呢?我们作为教育者是不是应该重视生命教育,大力实施生
期刊
TCP(Teosinte branched 1,Cycloidea,Proliferating cell factor)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TCP在植物生长发育、昼夜节律、激素信号转导以及抗逆应答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TCP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析,发现马铃薯StTCP15基因受到细胞分裂素、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
学位
针对塑料大棚越冬韭菜生产过程中化肥的过量施用,导致韭菜产量、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酶活性下降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等现象,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韭菜(品种:‘韭神F1’)为试材进行不同施肥处理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为对照,普通化肥常量施肥(T1,N 43.7 kg/667m~2、P2O5 37.3 kg/667m~2、K2O 10.3kg/667m~2)
学位
土壤盐碱化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非生物性因素之一,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黑果枸杞作为我国西北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植物,具有较强的耐盐性。研究表明,当黑果枸杞处于高盐胁迫条件下时,能维持各组织中较稳定的K+含量可能是其抵御盐胁迫的关键策略之一。然而在盐胁迫下,黑果枸杞的K+吸收与转运机制仍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试验以黑果枸杞为材料,在研究短期7天(7 d)与长期20天(20 d)盐胁迫下黑果枸杞体
学位
矩镰荚苜蓿(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是豆科(Leguminosae)苜蓿属(Medicago)多年生野生优质牧草,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寒地区,该植物对寒冷、干旱和盐碱胁迫具有极强的耐受性,是高寒地区能越冬生长并完成生活史的豆科苜蓿属植物。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原生境下的矩镰荚苜蓿为材料,通过跟踪观测该植物地下芽在自然越冬过程中的形态、组织化学结构以及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学位
文化语义表达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关键所在。分析了目前国内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与成因,对创意产品的文化语义系统构成与语义表达层级进行了分析,从创意形式与文化意义两方面构建了创意产品的文化语义外延与内涵,并从指示、情感与象征三个层面对其视觉表达形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虎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面向文化语义表达的创意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为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参考。
期刊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
期刊
<正>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探索并构建发展的新样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诸多选择,而办学特色则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考察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太湖高中”)多年来的特色创建之路,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判断:办学特色应该是教育的核心价值与附加价值的融合,是教育的普遍性和独特性的融汇,是教育的传承性和创新性的融通。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正确理解办学特色的内涵并科学建构办学特色的路径,将决定着办学特色生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