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节律性振荡的内源性过氧化氢对生物钟的调控作用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m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钟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计时机制,它使得生物体能够预测环境变化并调整它们的行为、生理以及生化反应以适应环境。目前认为,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是转录-翻译负反馈环路(transcriptional translational feedback loops,TTFLs),主要是由正性调控元件CLOCK和BMAL1,以及负性调控元件PER(period)和CRY(cryptochrome)等转录因子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我维持的负反馈环路。然而,以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PRDX)氧化形式的振荡为代表的非转录依赖振荡现象的发现引起人们对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的重新思考,但是氧化还原系统是否能够直接参与昼夜节律的调控还不清楚。在本研究工作中,我们发现由昼夜节律性的内源性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02)介导的CLOCK蛋白的氧化还原修饰,在氧化还原振荡与TTFLs之间建立了更为直接且重要的联系。首先,在哺乳动物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培养的细胞还是在小鼠的肝脏组织中,内源性H202的水平呈现为近日节律性振荡。为了寻找H2O2的振荡与TTFLs之间的直接耦合点,我们采用catTFRE(concatenated tandem array of consensus TF response elements)的方法对在体内能够感受H2O2调节的转录因子进行筛选,鉴定到TTFLs核心转录因子CLOCK的DNA结合活性能够被H202显著激活,并且CLOCK蛋白的氧化还原状态呈现昼夜节律性振荡的形式,其下游钟控基因的mRNA水平能够被H202处理显著上调。为了探究H2O2介导的氧化还原修饰所发生的位点,我们对CLOCK蛋白N-末端的8个半胱氨酸残基进行了点突变和质谱实验,发现195位半胱氨酸(C195)是对于H2O2最敏感的半胱氨酸之一。为了确定C195是否介导体内CLOCK蛋白氧化还原状态的节律性振荡,我们使用CRISPR/Cas系统构建了半胱氨酸突变为丝氨酸(C195S)点突变小鼠(Clock 95S),分别检测了野生型小鼠与C195S点突变小鼠的成体成纤维细胞中(mouse adult fibroblasts,MAFs)CLOCK蛋白的氧化还原状态,发现在ClockC195S-MAFs中其节律性发生明显改变,表明CLOCK蛋白的C195位点介导了体内CLOCK蛋白氧化还原状态的节律性振荡。接下来探究了CLOCK蛋白的氧化还原修饰对其蛋白质功能有何影响,通过对CLOCK/BMAL1的晶体结构进行分析,发现C195位于CLOCK与BMAL1形成异二聚体的界面上,在C195上发生的氧化还原修饰可能会影响CLOCK与BMAL1之间的相互结合。为了验证以上推测,我们采用WT-CLOCK、C195S-CLOCK与BMAL1纯化蛋白进行了一系列体外的生化实验,发现H202处理后能够显著增加WT-CLOCK/BMAL1之间的结合能力以及其与G-Box探针之间的结合能力,而对于C195S-CLOCK/BMAL1却没有明显的影响。综上所述,CLOCK蛋白上氧化还原敏感的195位半胱氨酸能够影响CLOCK/BMAL1的二聚形成以及其转录活性。而且与WT-MAFs相比,ClockC195S-MAFs中CLOCK下游钟控基因(clock control genes,CCGs)的转录振荡水平以及模式都发生了改变。对细胞节律的检测也进一步证实了 CLOCK中氧化还原敏感的195位半胱氨酸残基对生物节律的重要性。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我们得到结论,由昼夜节律性振荡的H2O2介导的CLOCK蛋白的节律性氧化修饰,将氧化还原振荡与昼夜节律转录时钟机制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细胞内基本的计时成分。这些发现表明,哺乳动物中内源性H2O2水平的昼夜节律性振荡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并且CLOCK蛋白节律性的氧化还原修饰在联结氧化还原信号振荡和TTFLs之间起着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尽管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异常免疫介导的造血干/祖细胞损伤(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PCs)作为AA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已获公认。高达70%的AA患者经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ntensive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可获血液学缓解为此提供力证。然
目的传统希氏束起搏(HBP)植入离不开X线透视的指导。由于技术要求比传统右室心尖部位起搏方式复杂,通常需要很大的X射线透视剂量。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HB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传统透视方法指导HBP进行对比。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有双腔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30例患者,15例患者接受三维电解剖标测(Ensite NavX系统)指导HBP(Enisite Na
[背景]由KCNJ2基因突变引起的长QT综合征7型Andersen-Tawil综合征(Andersen-Tawil syndrome,ATS)常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周期性麻痹和骨骼发育畸形临床三联征。既往研究发现全基因敲除的动物出现发育畸形,且不能长期存活。已有研究证实该基因突变影响了颅面部发育时的膜电位电压变化,进而影响重要的颅面相关基因表达导致ATS患者颅面部发育畸形。因此证明该致病基因会影响正
背景及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高危因素的存在,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目前逐步成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中常见致死性疾病,瘤壁内炎症的发生发展、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死亡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AAA发病的病生理基础目前已基本达成共识。文献提示巨噬细胞在瘤壁内起着推进炎症的发展,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死亡、细胞外基质降解的重要作用。同时实验室前期实验结果提示免疫蛋白酶体亚
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以自身免疫系统失衡导致的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引起临床出血的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多种复杂机制。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Thrombopoietin-receptor agonist)为二线常用药物,因其适应人群较广,起效快,维持久而被广泛
[目的]1.研究中药筋脉通(Jin-Mai-Tong,JMT)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2.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索筋脉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大鼠血清代谢表型的影响,分析筋脉通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对SD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第一部分 睡眠呼吸暂停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综述睡眠呼吸暂停(SA)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有较高患病率。根据产生机制,SA通常被分为阻塞型(OSA)和中枢型(CSA)。OSA存在咽部塌陷造成上呼吸道阻塞,而CSA则是脑干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失常引起。SA能造成胸腔内负压、阵发性缺氧、交感神经兴奋、炎症反应强化等一系列生理病理效应,造成心脏重构和心功能下降。证据表明,OSA和CSA均是心衰不良预后的独立危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规定,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关键维度。批判性思维作为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语言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中国教育情景下,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众所周知,在当前英语学习领域,教育者对语言学习的理解已经从传统的学习语言知识的观点,如语法结构,更
研究背景:膀胱癌是世界第十大肿瘤。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2018年,全球估算新发膀胱癌549,000例,另有200,000人死于本病。膀胱癌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高发于50-70岁之间。对于高分期的膀胱癌患者,化疗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然而,现有化疗药物尚存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化疗过程中肿瘤出现耐药、严重副反应等问题。因此,研发新的化疗药物有很大的意义。重楼皂苷I(PPI)
研究目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CIRI)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枢抑制微环境,Rho A/ROCK介导的神经再生抑制通路及神经可塑性蛋白关系密切,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探讨电针百会、足三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中枢抑制微环境、Rho A/ROCK神经再生通路和神经可塑性蛋白的影响,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