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髄间充质干细胞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异常机制中的作用 二、瘦素诱导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异常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wq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尽管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异常免疫介导的造血干/祖细胞损伤(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PCs)作为AA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已获公认。高达70%的AA患者经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ntensive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可获血液学缓解为此提供力证。然而,导致免疫异常以及促进免疫活化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骨髓微环境在AA免疫异常中的作用有待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作为骨髓微环境主要基质细胞之一,在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明确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MSC)在AA免疫异常机制中的具体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AA的发生发展,并有望为AA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AA患者及正常供者(healthy donor,HD)BM-MSC在细胞水平上的功能差异及分子水平上基因的差异性表达,阐明骨髓微环境改变的具体机制及其在AA免疫异常中的作用。方法:收集AA和HD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检测两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外周血血浆中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7A(IL-17A)和白介素-10(IL-10)的浓度。同时,收集AA和HD骨髓标本,分离单个核,贴壁培养BM-MSC,检测两组MSC的形态、免疫表型、迁移、增殖、凋亡、周期、衰老、成脂、成骨、成软骨的能力,并评估其免疫抑制功能。对3例AA患者和3例HD来源BM-MSC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两者差异性表达的基因、信号通路及生物学功能。结果:同HD相比,AA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29.02%vs 19.68%,P<0.001),CD4+T 细胞与 CD8+T 细胞比例显著降低(1.43 vs 2.54,P<0.001)。此外,A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hl(CD4+IFNγ+IL-4-T)细胞与Tcl(CD8+IFNγ+IL-4-T)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13.71%vs 10.76%和 25.82%vs 18.43%,P值分别为<0.001和0.009)。ELISA显示,AA患者外周血血浆中IFN-γ、TNF-α、IL-6及IL-8的比例明显高于HD,而IL-10的比例显著降低。分离HD及AA患者BM-MSC,发现两者MSC的免疫表型及染色体核型无异,然而形态差异明显。此外,AA患者BM-MSC增殖及迁移能力明显降低,而凋亡及衰老显著增加。MSC同T淋巴细胞共培养显示,AA-MSC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IFN-γ)的能力均显著低于HD-MSC。RNA-seq显示:①同HD相比,AA患者BM-MSC基因表达谱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性表达的基因有292个(Fold Change>2或<-2,P<0.05),其中在AA-MSC中上调的基因有163个(PRSS1、PNLIPRP3、IL-34、CCL3、ZNF521等),下调的基因有 129 个(GPRC5A、HHIP、CLIC3、DHRS9、DIRAS3);②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于脂质代谢、免疫系统进程、细胞周期、细胞分化、脂肪酸代谢、凋亡、Wnt信号通路、自噬、细胞迁移等生物学功能;③KEGG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相关的信号通路为代谢通路、MAPK通路、Hippo通路、细胞周期、自噬、Wnt通路、mTOR以及PI3k/Akt通路等。结论:AA患者BM-MSC具有显著的功能缺陷,导致其免疫抑制功能减弱,在促进AA患者免疫激活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背景: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属于骨髓衰竭性疾病,主要由异常免疫介导。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免疫调节缺陷可能为导致免疫异常的机制之一。此外,AA-MSC成脂能力明显增强,导致AA患者骨髓脂肪化。然而,关于骨髓微环境中脂肪细胞因子尤其是瘦素,在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AA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ia syndrome,MDS)患者和正常供者(healthy donor,HD)骨髓中瘦素浓度差异,并探究瘦素对AA患者和HD骨髓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引起这些功能改变的具体分子机制,以期找到可能的治疗靶点。方法:收集AA、MDS和HD骨髓标本,检测骨髓上清中瘦素的浓度,同时检测AA患者骨髓中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CD4+CD25briCD127dim,Treg),分析瘦素浓度与Treg的相关性。检测AA和HD骨髓单个核细胞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mRNA的表达水平,并应用流式分析AA和HD患者骨髓来源T淋巴细胞亚群上Lepr的表达水平差异。在体外,评估瘦素对AA和HD骨髓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IFN-γ的影响。检测瘦素对CD4+CD25-T细胞向CD4+Foxp3+T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AA患者骨髓上清中瘦素浓度显著高于HD和MDS(13.07±2.09 ng/ml vs 3.90±0.71 ng/ml vs 4.47±0.98 ng/ml;P=0.001 和P=0.03),且与 AA 骨髓中Treg细胞比例呈明显负相关(R=-0.70,P=0.005)。AA-MSC的成脂能力明显高于HD-MSC。在成脂第7天和第14天,AA-MSC中瘦素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 HD-MSC(1272.00 vs 633.00,P=0.02;3588.00 vs 709.50,P=0.002)。而且,成脂过程中,AA-MSC的细胞培养上清中瘦素的浓度持续高于HD-MSC(12.15 pg/mlvs 8.44 pg/ml,P=0.003;17.96 pg/ml vs 10.91 pg/ml,P<0.001)。此外,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Lepr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D(12.21±2.30 vs 1.42±0.52,P=0.003)。流式分析显示,AA患者骨髓来源CD8+T细胞、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Lepr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HD(54.22±4.65 vs 40.45±3.23,P=0.02;117.40±9.83 vs 65.79±6.62,P<0.001;209.20±23.36 vs 142.10±14.61,P=0.02)。在体外,瘦素可显著促进 AA患者骨髓来源CD4+和CD8+T细胞的增殖(P=0.007和P=0.04),而对HD骨髓来源T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52和P=0.26)。此外,瘦素显著促进AA患者骨髓来源CD4+和CD8+T细胞表面CD25和CD69的表达,而仅促进HD骨髓来源CD4+和CD8+T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瘦素亦促进AA患者和HD骨髓来源CD4+和CD8+T细胞分泌IFN-γ,而对IL-4的分泌无影响。而且,瘦素明显抑制AA和HD骨髓来源CD4+CD25-T细胞向CD4+Fxop3+T细胞分化。结论:AA患者MSC成脂增强,导致骨髓脂肪化,产生高水平的瘦素,激活AA患者T淋巴细胞而抑制Treg细胞的生成,在导致AA患者免疫异常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目的:描述中国人群中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pAL)的临床特征、诊治现状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确诊的初治pA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660例pAL患者,在2007年至2014年之间和2015年至2019年之间,分别确诊了 168例(25.5%)和492例(74.5%),起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1-363)个月和9(1-23
背景和目的抗磷脂综合征(APS)是由抗磷脂(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目前APS的诊断采用的仍为2006年修订的分类标准,其中临床标准只纳入了血栓事件和病理性妊娠两项。血小板减少是除上述两项表现外最为常见且重要的APS临床表现之一,近期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支持将血小板减少加入APS分类标准中。然而APS相关血小板减少仍有许多问题尚无定论,如APS伴血小板减少患者有何临床特征,与APS临床表现
背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重症哮喘患者呼吸道症状重,常有持续的气道高反应性、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及严重的气道重塑,是哮喘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支气管热成形术(BT)是一种应用于哮喘领域的非药物治疗技术,可利用射频能量消融气道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BT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其潜在的作用机制目前并不清楚。目的探讨BT对重症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和气道重塑的影响,并研究气道反应性和
目的:调查老年社区居民衰弱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索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与社区老人衰弱和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探索多种类型生物标志物组合对衰弱诊断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北京某老年社区230位居民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75岁;(2)慢性病及功能状态稳定,无急性疾病情况;(3)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中重度失能,日常生活能力(ADL)<4分;(2)
研究目的观察应用艾塞那肽与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体重、血压、血糖、血脂代谢指标、肝肾功能、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探讨艾塞那肽是否具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
背景与目的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在我国主要为腹泻型IBS(IBS-D)。本病诊断依据罗马标准,腹痛和腹部不适是罗马Ⅲ诊断标准中的主要症状,我国IBS患者有22.4%~84.3%仅有腹部不适而无腹痛;罗马Ⅳ将“腹部不适”从IBS的诊断标准中删除,对我国IBS的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尚不清楚腹痛和腹部不适是否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背景: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进行性致死性肺部疾病,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型及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也缺乏敏感或特异的可用于进行IPF疾病诊断、疾病进程及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有必要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中国IPF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临床特征、诊断、疾病进展及治疗情况,并收集生物样本,以进行IPF的分子生物及基因等研究。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由于其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发病机制不明确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是导致心衰发生的常见因素之一。近年来,氧化应激在心衰的发病机制中成为研究的热点。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体内RNA的氧化与多种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但是RNA氧化与心衰的发病机制是否有关目前尚不清楚。探索RNA氧化及其抑制机制参与心衰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具体参与机制,有助于阐明心衰新的发病机制,为治
背景:血小板无力症(GT)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多正常,但表现出对胶原、花生四烯酸和ADP等生理性激动剂的聚集反应低下或缺如,对瑞斯托霉素的反应正常。患者自幼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等部位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不同患者之间的出血情况差别很大,甚至随着年龄增长,同一患者的出血症状也会有所改变。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纯合突变患者多见于近亲结婚的家庭。ITGA2
第一部分青少年起病与成人起病的1型糖尿病男性患者骨微结构临床分析[研究背景]1型糖尿病(T1D)患者骨折风险升高,除骨密度下降外,还存在骨微结构异常。关于T1D患者骨微结构研究的报道较少,至今尚无研究报道亚洲T1D人群高分辨外周定量CT(HR-pQCT)测定的骨微结构相关数据。此外,T1D患者起病年龄是其骨折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起病年龄也可能对其骨微结构产生不同影响。[研究目的]比较成人男性T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