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多酚类化合物是茶叶的主要的生理活性成分,儿茶素又是这些活性成分的主要部分。儿茶素主要包括EC(表儿茶素)、E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没食子儿茶素)、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C(儿茶素)等八种化合物,它们具有防癌抑癌、抗菌消炎、清除自由基、抑制及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等多重功效。EGCG作为茶叶中含量最高的儿茶素化合物其生物活性丰富多样,因此对它的研究也开展得最为深入。对其稳定性的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如温度、溶液pH值、金属离子、氧分压等的影响。在研究中还发现GCG在有些方面的效果优于EGCG,如抑菌抗菌、抑制脂质氧化与过氧化、预防高血压等。GCG与EGCG二者互为立体异构体,从结构上分析GCG的稳定性较EGCG高。迄今为止,较少有关于GCG的报道,对其稳定性的研究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研究GCG的稳定性以期弥补EGCG稳定性与生物利用率的不足。通过实验发现GCG的稳定容易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采用纯水、自来水和11种盐来研究GCG的稳定性与它们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影响程度比较大的有Cu2+、Fe3+、Fe2+等;同时发现金属离子浓度越高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越大。当改变溶液的pH值,发现GCG在偏弱酸性的环境中稳定性更好。我们还发现,在40℃C以下GCG的稳定性几乎不受温度影响,而40℃C以上随温度的上升其含量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GCG在不同的缓冲溶液(50 mM,pH7.4)中均不稳定,在PBS(磷酸盐缓冲液)中降解最快,Tris-HC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次之,MOPS(3-(N-吗啉基)-丙磺酸)最慢。根据GCG在不同体系中的稳定性变化规律,我们利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初步检测鉴定其在各体系中的降解产物,发现GCG在沸水中主要发生酯水解反应,同时伴有少量的异构化为EGCG的反应,降解产物主要有GA、GC/EGC及EGCG;室温下,在自来水、缓冲体系中GCG的降解产物均有GA、theasinensinA/D、GC、P2、GCG醌等化合物。为了使GCG能有得以稳定存在的缓冲溶液,我们对不同的体系进行了优化。各体系的优化结果如下:自来水中加入终浓度大于0.5mM的EDTA(乙二胺四乙酸),GCG的降解可得到有效抑制;Tris-HCl缓冲液中加入VC(抗坏血酸)(终浓度≧1mM)就可使GCG稳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