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但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滞后经济的增长。城乡、区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前段时间,全国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连续十几年下降”。此言一出,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在这个背景下,对我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区域差异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区域差异以及认识区域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变化的统计规律,这就显得有必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差异变化的统计规律。理论方面,首先推导出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变化的模型,再从经济理论上分析各个因素对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影响;实证方面,首先描述了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的差异,并找出了这种区域差异的原因。其次对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区域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计量经济分析,研究了影响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变化的原因,并对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随着经济变化的统计规律进行了检验。文章正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本文的前言部分。该部分说明了论文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是论文的文献综述。首先给劳动者报酬下了一个定义并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从理论和实证上评述了要素分配的研究成果。第三章是论文的理论分析。首先推导出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变化的理论模型,再从经济理论上分析各个因素对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影响。第四章是论文的统计分析部分。首先描述了我国区域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差异,并找出了这种区域差异的原因;然后对区域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差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第五章是论文的计量分析部分。首先计量分析了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变化的原因,然后从实证的角度寻找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随着经济发展变动的统计规律,并进行检验。第六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和进一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得到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结论:1、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且这种差异性与区域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2、区域劳动者报酬与全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差异的变化趋势在缩小,且差异缩小的原因是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劳动者报酬在不同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的下降。3、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技术进步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引起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比重区域差异的原因。4、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差异的变化并不主要取决于人均生产总值,而是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结构,虽然目前我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比重在下降,以及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可能还会出现降低,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均资本存量大约在16000时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会达到一个拐点。论文的新意之处:1、现有的有关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研究大多从不同部门与不同行业考察,而本文从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区域角度研究,并着重考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的区域变化,以及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差异的统计规律。2、通过方差分解的方法来说明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差异的变化趋势,从而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差异的变化趋势在缩小。3、通过研究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差异的统计规律发现,虽然目前我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比重在下降,以及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可能还会出现下降,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均资本存量大约在16000时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会达到一个拐点。论文的不足之处:1、由于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劳动者报酬的口径进行了调整,虽然有学者对2004年之后劳动者报酬数据进行了估计和调整,但是调整结果各不相同。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本文运用的数据为1995年到2003年数据,没有采用2004年之后数据,因此时间序列的样本容量受到限制。2、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时,ADF或者DF检验的样本数要求至少20个以上,在样本数较少时进行平稳性检验的结果不能说明问题,无法对这些时间序列数据直接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所以这里未作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