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PM2.5污染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ws1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气颗粒物PM2.5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已经证实了大气PM2.5暴露与呼吸系统疾病、肺癌、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一系列负面健康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然而,目前流行病学研究中普遍采用大气环境浓度替代人群的暴露浓度评估其对健康的影响。事实上,室内环境是人群空气污染暴露的主要场所,采用大气环境浓度替代人群暴露浓度会导致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人群暴露和健康效应评估存在一定的偏差。加强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可提高流行病学研究中暴露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研究首先以南京地区的住宅建筑为例,在室内外空气PM2.5浓度监测的基础之上,结合室内环境因素的问卷调研数据,探讨室内空气PM2.5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基于CONTAM(multizone airflow and contaminant transport program)软件,结合室内PM2.5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住宅建筑室内空气PM2.5浓度预测模型;然后,将模型应用于城市尺度室内空气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的模拟研究;最后探讨室内空气PM2.5污染对人群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南京地区住宅室内空气PM2.5浓度及组份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不同家庭室内空气PM2.5浓度的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要受室外空气PM2.5浓度,室内污染源(做饭、吸烟等),室内通风,建筑特征、家庭社会经济变量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研究地区室内空气PM2.5浓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基于CONTAM软件,结合我国本土住宅建筑特征参数、气象参数、大气PM2.5浓度、室内污染源以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参数构建了我国住宅建筑室内空气PM2.5浓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验证。研究结果显示采用CONTAM模型模拟的室内空气PM2.5浓度与实测数据的相关性较好,r值在0.89~0.96范围内,说明模型在预测室内空气PM2.5浓度方面具有可行性。室内空气PM2.5浓度预测模型的构建可以克服室内现场监测的困难,为开展长周期、大尺度范围的室内空气污染研究提供方法依据。基于室内空气PM2.5浓度预测模型,结合南京地区住宅建筑的空间分布特征、室内人群的时间-行为模式、室外空气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刻画了南京市室内空气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地图,并计算了室内空气PM2.5污染对人群暴露及健康效应评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室内空气PM2.5浓度总体呈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趋势,室外PM2.5污染是室内空气PM2.5的主要来源。受建筑围护结构对人群的保护作用,室内空气PM2.5浓度水平明显低于室外浓度。住宅建筑特征在室内空气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新建的高层建筑相比,老、旧的多层住宅更容易受到室外PM2.5污染的影响。室内空气PM2.5浓度呈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城市中心区域、郊区以及西南地区室内PM2.5浓度较高。研究地区室内空气PM2.5的浓度水平对于人群暴露及健康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若忽略人群在室内环境的暴露,采用大气环境浓度替代人群的暴露浓度将会使暴露评估的结果高估16.67%,而相应的肺癌(lung cancer,LC),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stroke),局部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四种疾病的过早死亡人数也会被高估6.11%~11.80%。本研究为开展室内空气PM2.5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提供了示例,同时为流行病学研究中需要重视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群暴露和健康效应评估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室内空气PM2.5污染的暴露除了会对人群的健康终端效应产生影响之外,在污染暴露的早期也会使人群产生轻度的不良机体反应如病态建筑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为了探讨室内PM2.5污染对人群SBS症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对南京地区公众的SBS症状以及室内环境特征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基于受访者住宅的建筑特征与室外空气PM2.5浓度水平,模拟了公众住宅室内空气PM2.5的浓度。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室内空气污染及环境特征对人群SBS症状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室内空气PM2.5浓度水平是人群一般性症状及黏膜刺激性症状的显著影响因素。此外,室内环境特征,如建筑年代、面积、常住人口数量、墙体/油漆脱皮现象、室内吸烟、打扫卫生的频率、人群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感知水平也是影响SBS发病率的重要因素。在研究地区需要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积极进行室内污染源的控制,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每天都可以从互联网上浏览和下载大量的数字信息。数字图像作为数字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非法分子常常利用网络软件对数字图像进行恶意地篡改和非法复制并进行大量的传播,严重破坏了数字信息的版权。由于网络环境中的攻击类型和攻击强度的不可预测性,给零水印的稳定性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对于不同图像、相似图像之间的零水印难以进行有效区分。为此,本
学位
近年来,病原体对农田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频繁爆发,严重威胁农畜产品和饮用水的安全,同时也阻碍了养殖业有机废弃粪肥的农业循环利用。因此,探究病原体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分布可为阻控病原体污染土壤和水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同时还可提高有机粪肥安全利用水平、推进微生物土壤污染修复等相关工程技术的发展。本文选取可自发光的大肠杆菌652T7为模式病原细菌,使用纯净石英砂和表面化学性质改性石英砂为多孔介质,利用先
学位
药物靶点发现是表型筛选研发小分子药物的一个瓶颈问题,现有靶点发现方法包括筛靶和钓靶两大类,其中钓靶方法主要是利用小分子或其衍生物作“鱼钩”,从总蛋白中钓取靶蛋白,通过清洗去除杂蛋白,富集靶蛋白后解析其身份。然而现有钓靶技术均具有局限性,目前亟需开发一种高效准确的找靶方法。为此我们在PROTACs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钓靶系统,命名为苏鲁锭(Trifunctional Click on Ubiquit
学位
镍基催化剂因为采用非贵金属镍作为活性组分所以价格便宜,镍组分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对砷的耐受性好,被广泛使用于众多现代工业生产领域的催化过程。其中,选择性催化加氢技术及其催化剂的研发几乎与石化、化工工业的发展同步,对镍基催化剂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成熟的工业镍基催化剂往往采用以氧化铝为载体的负载型催化材料,但是由于活性组分前驱体与溶液以及载体的相互作用容易造成活性组分的分布不均匀
学位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经历了漫长的卵子发生过程,完全发育的卵母细胞被阻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双线期。此时卵母细胞中母源基因转录沉默并储存了大量的母源mRNA。早期成熟过程,包括减数分裂纺锤体组装、MⅡ停滞维持、以及母源-合子转换(MZT)期间mRNA的清除等完全由卵母细胞中储存的母源蛋白和母源mRNA翻译所驱动。母源mRNA及时精确的翻译为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发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母源mRNA 7-
学位
技术已成为国与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的颠覆性技术的增长,政府在不同高科技领域的举措得到了不断的加强,这些技术被视为经济变革的引擎,并塑造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但是政府只是创新的其中一部分,工业和大学也是其他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研究突破、商业化的发展,高新技术不断发展,迫使这些区域的不断适应及改变。从这点来讲,理解不同国家的高科技参与者之间的动态转换过程是相对重要的。中国正迅
学位
近代中国的司法现代化问题不可谓不受关注。晚清政府在内忧外困之下被迫选择学习西方的现代司法体系。这一列制度当然包括现代化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律师制度甚至警察制度。如果说法院审判制度源于传统中国的县衙审判、律师制度脱胎于传统中国的民间讼师、警察制度对应着传统中国的捕快衙役,那么检察制度在传统中国似乎没有相应的制度以供对照,是完全意义上的舶来品。因此,检察制度在20世纪前半叶的变迁沉浮,某种程度上便成
学位
四川盆地东南部下古生界五峰组—龙马溪组是我国海相页岩气开发的重点地区。海相页岩天然裂缝发育,具有多尺度性特征,不同尺度裂缝对页岩气富集和保存的影响不同,研究页岩多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论文利用野外露头、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结合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和物性测试分析以及离散元数值模拟,建立了海相页岩多尺度裂缝的分类方案,阐明了多尺度裂缝的形成机理、主
学位
自然发酵是传统保存鲜乳的重要手段,时至今日,自然发酵乳制品依然是世界各地居民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发酵乳制品的制作和食用已有数千年,其中蕴藏的微生物资源经历了千年的选择与进化,形成了稳定、可遗传的生境微生态。但是目前对于生境微生态的稳定传代以及乳酸菌群落进化因素的研究鲜有报道,从菌群、菌种和菌株层面研究自然发酵乳生境群落稳定、菌株进化的内在机制,亟待开展。本研究以中国内蒙古、中国新疆、中国西
学位
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大分子,两者的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研究生物体中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对于深入了解诸如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免疫信号转导等关键的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的精确分子机制一直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在蛋白质与核酸相互作用过程中,蛋白质通过形成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与核酸相互作用,从而行使它们特异的生物学功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