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家文化特别是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礼文化的理论基础是“仁”,是表征“爱有差等”(爱有等级、阶级性的爱)的“仁爱”,它的表现形式是“礼”。“礼”是儒家学说中表征宗法等级制度及其伦理道德规范的概念。“礼”有礼制、礼教、礼节、礼治、礼文化等多种表现形式,它们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是占统治地位的上层建筑,深刻而全面地渗透到中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从家庭、社会到国家,从心灵、举止到社会活动,“礼”的影子可谓无处不在。 中国传统礼文化一方面具有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例如特权思想(如君对臣的特权、臣对民的特权等)、男尊女卑观念、专制主义(扼杀被统治者的自由和独立性)等等。另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社会中带有普遍性、一般性的某些规范(如血缘关系的等级秩序、个人和社会组织的关系、社会组织的上下级关系等)。如果抛弃中国传统礼文化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保留其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适性的一般人伦关系,那么,中国传统礼文化有其合理内核。 中国传统礼文化的核心是“仁治”,即“德治”的思想,按照列宁的观点,任何统治阶级治理国家都要有“镇压的职能”和“牧师的职能”。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也需要“两手抓”,即“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是,中国传统礼文化中“德治”的内容必须改变,应该用“社会主义道德”代替“封建主义道德”。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和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其中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中国传统礼文化讲究的是“仁爱”,是“诚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等,其核心是思想道德教育。如果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中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那么,它完全可以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立在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上的精神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精神文明,其灵魂仍是思想道德教育。如果中国传统礼文化被赋予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那么,它也完全可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