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伴随射流的电磁特征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6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反隐身技术的深入,现有的手段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该领域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即利用伴随射流区域大气折射率的变化从而探测隐身飞行器。伴随射流是飞行器在飞行时出现的显著流体力学特征,目前国内外主要针对飞行器后端的尾流特性进行分析,而本文研究的飞行器伴随射流则是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将尾流区域以及压缩、膨胀、剪切、摩擦大气的区域当作一个电大尺寸、介电参数分布不均的弱散射体,进而研究其电磁散射特征。本文系统深入地分析了机翼的气动特性、二维机翼涡流的离散涡方法模拟、三维飞行器伴随射流场的仿真模拟以及飞行器伴随射流的电磁散射特征四个方面,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研究了机翼的气动特性。基于流体特有属性及边界层原理,分析得到边界层方程、内部剪切力特性以及界面上的空气流动情况。结合飞行器涡旋相关理论,实现了对涡旋中升力分布以及环量特性的计算,同时得出尾迹数学模型及其消散特征。选用NACA2412翼型并结合空气动力学理论,采用涡面元理论、薄翼理论和有限翼理论三种方法分别计算机翼升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等参数随攻角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升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与攻角呈正相关,且基于薄翼理论计算出的升力系数受攻角影响数值变化最为明显,基于有限翼理论计算出的俯仰力矩系数受攻角影响数值变化最为明显。第二,研究了不同攻角下二维机翼涡流场的演化过程。利用飞行器伴随射流中涡流场的特性,采用离散涡方法将机翼划分成多个有限强度的涡旋微元,并根据库塔定理及开尔文涡量守恒定理,得到每个微元的环量及升力系数。通过设定合适时间步长并结合环量矩阵,计算了每个时刻下所有配置点的速度矢量等参数,从而实现了对机翼周围涡流场从产生到消散完整过程的模拟,得出不同攻角下涡流场的产生原因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飞行过程中机翼近表面产生顺时针旋转的附着涡,机翼尾部则形成逆时针旋转的起动涡,两者总涡量守恒,最终分别发展为较大的前缘涡和后缘涡。结合Ansys Fluent仿真图像对比后发现,离散涡方法模拟的涡流场结果与其较为吻合。第三,研究了三维飞行器在不同飞行情况下的伴随射流场特征。基于流体力学并结合Ansys Fluent软件,计算得到飞机和导弹在飞行高度8km、12km,飞行速度为200m/s、400m/s和250m/s、500m/s条件下伴随射流场中压强参数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飞机前端大气压强急剧增加,机翼顶部气压低于底部气压,飞机近表面出现大量涡流现象;并且同等高度下,飞行速度400m/s时相较于200m/s时,压强起伏值更大。当导弹飞行速度为500m/s时,前端气流会被急剧压缩,气压急剧增大,出现弓形激波现象;当气流流经尾部凸折面时,气体发生膨胀,压强降低,在导弹尾部形成膨胀波。第四,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飞行器伴随射流的电磁散射特征。提出了一种针对电大尺寸、介电参数分布不均的弱散射体计算方法,即根据伴随射流介电参数的空间分布,将其剖分成多个小尺寸且介电参数均匀的散射体,并应用矩量法实现了对两种飞行器伴随射流在不同情况下散射强度的计算。结果表明,飞机在高度8km速度为200m/s时伴随射流散射回波强度最低值为-190d Bsm;导弹在高度12km速度250m/s时伴随射流散射回波强度最低值为-170d Bsm,均高于气象部门实测的晴空大气散射值至少20d B以上,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探测飞行器伴随射流的可行性。本论文研究分析了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伴随射流整体的电磁散射特征。除了对飞行器尾流的研究外,还重点分析了飞行器头部区域及身体近表面区域流体及电磁散射特性,提出了对飞行器周围伴随射流散射特征的研究方法。其中对流体及电磁散射的研究方法与之前的论文中的方法不同,该理论方法对拓展雷达反隐身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涵道矢量推进模块化无人机是无人机领域的一个热点,应用前景广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将其作为主攻方向。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提出并完成了涵道共轴双旋翼式模块化无人机的概念布局与设计方案。首先通过对比现有无人机的结构特点与飞行方式确定了本文无人机的气动布局与结构特点,同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其次根据已有涵道式无人机的主要性能参数,确定了本文无人机的总体设计目标。最后完成了无人机的总体参
学位
微波是指频率在300 MHz到3000 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微波相比其他波段具备明显的优势,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极宽的传输频带、在自由空间内的高速率全天候信息传输、最小的天线系统总尺寸、最大的指向性、抗噪性和易于隐藏通信信道等优点。但是,微波信号在空间中传播时同样会与媒质发生作用,使得信号时域、空间域、频域、极化、幅度和相位特征发生变化,国内外学者均希望消除、克服不利影响,利用、增强有益影响,
学位
本文利用了离散偶极子近似法(DDA),研究了光子喷射(PNJ)的散射特性和力学效应。已知的光子纳米喷射是一种狭窄的、高强度的光束,被广泛应用在了光学成像、光学亚波长检测、光镊、纳米光刻、光学数据存储以及光学开关等很多领域。光子纳米喷射有很多散射特性,包括最大强度、有效长度、焦点位置以及半峰全宽(FWHM),光子纳米喷射的力学效应更多的体现在对微小粒子的作用力,包括梯度力和散射力。用来生成光子喷射的
学位
开展暗室条件下针对小行星表壤的粗糙面电磁散射研究在小行星内部物质探测、天体运动规律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但目前在暗室进行从模型参数到近场测量乃至远场外推的全链路研究并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本文在暗室环境下选取沙土作为小行星粗糙表壤的组成材料,复现了小行星粗糙表壤的几何形貌,并通过采集的几何网格、介电常数、入射电场强度等条件参数,分别从试验测量和理论建模两方面研究了特殊地形下的小行星表壤粗糙面散射
学位
微波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理信号检测手段,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生物组织的电特性是生物组织在外加电磁场的作用下具有的固有属性,生物组织介电常数的变化可以反应生物组织的一些生理或病理状态变化,因此人体组织介电常数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电磁波入射到人体组织介质中,不同介电常数的介质吸收的电磁波不同,反射的电磁波也不同,因此微波探头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回波,对人体组织介质的介电常数进行测量。用
学位
额外维以及膜世界可以解决物理学中层次问题以及宇宙学常数问题,从而得到很多关注。非最小耦合模型作为一种对Einstein引力修正的引力被许多学者研究。而在厚膜世界的研究中,膜世界是由一个或多个标量场产生的,所以多标量场模型也备受关注。因此本文在非最小耦合模型中引入了双标量场(Φ(z)场和π(z)场),主要研究了该模型下耦合函数取F(Φ)和F(π)的厚膜解,分别分析了这两种不同耦合函数厚膜解的线性涨落
学位
复介电常数是描述介质材料电磁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故对介质材料的复介电常数进行准确测量非常有必要。目前主要测量方法可分为谐振腔法和网络参数法两类,自由空间法是网络参数法的一种,具有简单易行和测试无损伤的优点。该方法可分为传输反射法和反射法,相比于传输反射法,自由空间反射法更节约场地和天线。随着超宽带技术的发展,时域测量技术日渐受到重视。目前时域系统可发射皮秒级脉冲,仅一次测量即可获得宽带频谱信息。本
学位
太赫兹波具有大带宽、穿透性强、波长短等特点,在用于雷达目标探测时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应用前景广阔。目标散射特性研究作为后续目标成像和识别的基础,是太赫兹雷达技术走向实际应用的关键。然而太赫兹频段目标散射特性的研究还存在许多难点,在实验测量方面由于高功率太赫兹源和探测器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实际测量时多限于小尺寸目标或者实际目标的缩比模型等;在理论计算方面,由于太赫兹频段处于宏观电子学向微
学位
蒸发波导是海面常见的一种折射率异常分布的大气现象,在海上通信和探测方面应用非常广泛,蒸发波导超视距雷达给舰船等目标在海面上的自由航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研究针对蒸发波导超视距雷达的隐身技术对于提高舰船等海面军事目标的生存能力、打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超视距雷达的传输信道出发,将相干声波扰动大气折射率理论应用于蒸发波导环境中,结合抛物方程法,研究了声波扰动对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学位
激光雷达三维成像因获取目标信息丰富、抗噪性强、分辨力高、可实现遥感探测等优势,在地形勘测、自动驾驶、目标跟踪等领域极具应用价值。计算鬼成像利用光场的强度关联特性,仅需一个单点探测器就能实现目标重构,且具有抗湍流、抗噪等优势。本文借鉴光纤阵列合成实现大功率激光技术,研究基于光纤相控阵的三维计算鬼成像方法,对于遥感探测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首先介绍了基于光纤相控阵的三维计算鬼成像系统组成与成像原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