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蒸发沉积锡酸锌及其生长机理的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255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氧化物功能材料因其具有丰富的光学电学性能,及其氧离子和金属离子的可调控性,成为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二元系氧化物已经被广泛研究的基础上,人们为了更好的调控氧化物功能材料的性质,正在向三元甚至是多元体系方向探索。这其中,锡酸锌(Zn2SnO4)因其在气体传感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的优异性能成为被广泛关注和研究的三元金属氧化物功能材料之一。本文主要通过一种低成本、操作简单的合成方法-热蒸发积法,在制备二元氧化物ZnO和SnO2的基础上,对Zn2SnO4进行了热沉积合成,并对其结构形貌和生长机理进行了研究。 在制备三元氧化物Zn2SnO4之前,为了更好的掌握金属单质作为蒸发源时的性质以及实验参数对热沉积产物结构与形貌的影响,本文先对合成Zn2SnO4生成过程中涉及的两种二元氧化物ZnO,SnO2进行了必要的研究。通过在开管的常压条件下对ZnO和SnO2的热沉积实验,充分掌握了Zn和Sn作为蒸发源的特性,发现Zn单质在700℃以上,其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变化,而Sn的蒸气压在1000℃以内时则较低;此外,通过沉积这两种典型的二元氧化物,还掌握了改变沉积条件对于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发现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晶体的二维形核,形成片状或者带状结构,同时,衬底距离蒸发源越远,产物的尺寸越小。我们还用热沉积的VS以及自催化的生长模型对产物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蒸发源温度,载气中Ar/O2的比例,以及不同的蒸发源种类对合成纯相的Zn2SnO4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在蒸发源温度为1000℃,Ar:O2为0.1:0.05L/min,气压为500Pa的条件下,成功合成了Zn2SnO4花状结构,在使用3g Zn+0.15g Sn+1.5g SnO为蒸发源,1000℃,Ar:O2比例为0.5:0.05L/min的条件下,合成了Zn2SnO4纳米线;通过本文对热沉积Zn2SnO4系统的研究,认为蒸发源的选择,特别是Sn在蒸发源中的比例对于合成纯相的Zn2SnO4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适当的载气比例,特别是低的氧分压对于形成Zn2SnO4纳米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在合成Zn2SnO4花和纳米线的基础上,还对其形成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其他文献
教研转型和培训升级对研训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基于核心素养的研训教师素养结构研究势在必行.研训教师素养结构包括社会理解、专业精进、自主发展3个维度,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问题之一。本研究收集了与城市垃圾焚烧有关的系统设备、技术标准、工艺参数等资料;从控制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
纳米科学与技术从20世纪中后期出现发展至今,已经在信息、材料、能源、环境、生物、农业、国防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随着科学研究
教学主张是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师专业发展应指向教学主张的孵化.学校通过构建共同愿景、铺设发展路径、提炼教学主张等应有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最终孵化出
绘画是儿童美术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儿童通过绘画,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反映了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表达了儿童的内心情感.将绘画艺术治疗同
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和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这些城市普遍缺水,淡水危机问题将成为制约东部沿海城市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Denitrific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processes causing nitrogen loss from arable soils.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s of nirS-type denitrifier com
超级电容器能够实现电能的快速存储与释放,弥补了传统电容器与电池的性能空白。近期研究发现金属硫化物具备较高的导电性与比容量,因此更适合用于制备高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器件。然而较高的能量密度必须依靠电极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获得,如何在保证高能量密度的前提下提高电极的稳定性,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难点。因此本论文以常规的镍泡沫作为集流体,通过高温裂解聚丙烯腈纤维,在泡沫镍集流体表面直接生长氮掺杂的石墨缓冲层。测试
学位
抗生素制药废水中高浓度的抗生素残留为废水中微生物产生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提供了良好的选择压力,同时废水处理系统中高密度的微生物又为ARGs进一步传播扩散提供了良好的条
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设计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文章介绍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端与当下的部分实践转化,加入了互联网基础上移动大潮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影响,并分析了对其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