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菌种共生发酵红茶功能饮品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3301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低档红茶作为发酵培养基的组分,研究多菌种共生发酵的可能性。通过考查红茶菌、红曲霉和鹿角灵芝单菌种的生长趋势及发酵产物的测定分析,优化培养条件,进一步研究混合培养下各菌种代谢产物的变化。得到如下结论:1.红茶菌在25℃静置通风避光培养下,5d生物量达到最大,pH3d后稳定在2.5。红曲霉摇床培养与静置培养相比较,生物量5d达最大,比静置培养(8d)高93.6%;前者发酵主要产生红曲黄色素,后者则主产红色素,表明通氧量影响色素种类的形成。鹿角灵芝发酵液pH 2d后维持在5.0,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均在第5d达到最大。三种菌生长周期类似,pH差异较大。2.从红茶菌复合菌及红茶茶叶中筛选并分离纯化得到三株菌株K1、K2、K3,分别培养于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菌分离培养基上。按接种量2:2:1(K1:K2:K3)进行回归实验,结果是混合培养发酵液酸度低于红茶菌母液培养,生物量持平。红曲霉、鹿角灵芝菌分别与红茶菌进行混合培养后发现,发酵液pH与红茶菌单独发酵持平,红曲霉和灵芝菌都没有明显的生长。3.红茶菌及其分离菌株分别与红曲霉进行混合培养,红茶菌发酵液pH与单独培养持平,红茶菌分离菌株则表现为上升。从生物量上来看,鹿角灵芝菌、红茶菌分离菌株K3与红曲霉共同增长,红茶菌则抑制红曲霉的生长。红茶菌分离菌株以及红曲霉对鹿角灵芝发酵的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红曲霉表现为促进作用,红茶菌分离菌株K1促进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生成,K2不明显,K3有抑制作用。红茶菌的产酸能力较强,混合培养时对鹿角灵芝的生长不利。
其他文献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项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系统,在探讨研究高等职业院校规模效益时,同样面临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结合高职院校规模效益研究要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高职院校
介绍了我国严寒、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性指标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建筑能源消耗状况,从用能特点出发,对建
目的:以北京市临床医师(顶尖组:中华医学会二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以上和北京分会主任委员;对照组:临床科主任以上最高至中华医学会二级专委会一般委员)为研究对象,构建临床医师胜
<正>2013年,全国多家卫视电台都推出了自己制作的大型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尽管取得的成绩各有不同,但无论是节目制作的整体水平,还是本土化创新都有可取之处。湖南卫视引
在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257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探索性因素、验证性因素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包含5个因子,分别是专业能力、
目的水肿是临床常见病证。中医学对水肿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对水肿的治疗有优势与特色。水肿理论发展至今,一方面,概念的内涵难免变迁,而一些治法方药亦可埋没;另一方面,建国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处理样品,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对消解的试剂和微波消解条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的测定条件。研究表明,以HNO3+H2O2混合酸作为微
目的 :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在断面图像的基础上 ,在计算机上进行人体的重建和切割 ,从多层面显示穴位所处的各种解剖结构。方法 :将制作的风府穴断面标本拍摄成图像输入计算机 ,
激励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本文首先定义了激励的含义,说明了激励的作用,然后从制度激励和管理激励两个方面剖析了我国企业在激励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并着重分析了管
上古时期,汉族先民为区别四夷而自称华夏,华夏文明以古老的姿态立足至今已有五千多年。此间,汉族人口随着多次的朝代更迭、社会变革而迁移、扩散,历代汉族移入云南所带来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