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1Zr合金与不锈钢焊接结合层的研究

来源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drjo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铌合金与不锈钢工件的焊接问题是核工业中所遇到的异种金属焊接的热点问题之一。因为二者的性能差别较大,所以通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焊接,如爆炸焊、真空钎焊、电阻焊和真空电子束自钎焊等。在焊接过程中以及经过较高使用温度的长时间使用后,铌合金同不锈钢界面会产生材料组分元素的互扩散,形成互扩散层,互扩散层的性能与原始界面的性能有较大差别,影响焊接强度。因此,研究铌合金与不锈钢的焊接结合层,分析形成的互扩散层的组织、成分和性能变化,对了解不锈钢和Nb合金的互扩散反应行为,焊接件的焊接工艺改进和长期使用性能的评估是很有意义的。 本研究是采用爆炸焊和真空电子束自钎焊两种工艺制成Nb-1Zr合金和不锈钢的焊接结合层,并对爆炸焊工艺的焊接结合层进行了1000℃~1300℃不同时间的高温真空退火处理。采用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等多种实验手段对焊接结合层的微观组织结构、高温下Nb-1Zr与不锈钢合金元素的互扩散行为,形成的互扩散层的成分、金相组织和扩散层中的析出相的相组成和相结构等,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且对在不同工艺、不同焊接参数下焊接的Nb-1Zr合金和不锈钢的焊缝做了强度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Nb-1Zr合金和不锈钢爆炸焊接形成的结合区呈现规律的和连续的波浪形状,无明显扩散层;经高温退火后的结合层形成一定厚度的由Nb-1Zr和不锈钢合金元素互扩散形成的扩散层。1100℃和1200℃真空退火条件下形成的互扩散层呈现出两个金相组织不同的互扩散带,在靠近Nb合金一侧的第一互扩散带内主要由Nb和Ni组成,Fe、Cr等元素的含量很低;而靠近不锈钢一侧的第二互扩散带由Nb和不锈钢元素组成,成分呈平坦分布。1300℃真空退火条件下形成的互扩散层由三个互扩散带组成,第一和第二互扩散带同1100℃和1200℃真空退火条件下形成的互扩散层的金相组织相近,而在第三互扩散带内则出现了Nb的析出物。 通过对真空退火形成的互扩散层的金相和成分分布分析可以发现,不锈钢元素中Ni元素在Nb合金中的扩散速度最快,Fe、Cr元素次之;而Nb元素向不锈钢中的扩散距离要比不锈钢元素向Nb合金中的扩散要深得多。TEM分析发现,1300℃退火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成的扩散层中有大量的针状析出相产生,经SADP测定为乙一(Nb,Ni)相,而基体相为(Ni,Cr,Nb,C)Fe一。合金。 在Nb一IZr合金和不锈钢真空电子束自钎焊过程中,在二者界面处形成了一定厚度的互扩散层。SEM观察发现,互扩散层的厚度同焊接参数密切相关。TEM观察发现互扩散层的微观形貌呈河流状,由大量的条状析出相和基体相组成。对析出相的进一步的观察发现,析出相呈交替排列的厚度不同的两种组织的全片层状结构,排列周期约为17nm,其中一种组织的宽度为另一种组织宽度的3倍左右。通过对析出相的SADP测定,确定该结构由p一Fe(Ni)7 Nb6和。一FeCr两种金属间化合物组成,其中宽度较大的组织为p一Fe(Ni)7 Nb6,宽度较小的组织为。一FeCr,而基体相为(Ni,Cr,Nb,C)Fe一Q合金,同高温真空退火形成的基体相一致。 通过对扩散层的金相组织和成分分布的分析,并结合有关的扩散理论,可以确定在Nb一IZr合金和不锈钢真空电子束自钎焊过程中,互扩散是以Nb向不锈钢一侧扩散为主的,并且发现不锈钢元素在Nb一IZr合金的晶界出现优先扩散。 本文结合两种互扩散层的微观组织的SEM、TEM和EDS成分分布观察分析结果,应用材料扩散反应的理论,对两种不同焊接条件下形成的互扩散层的微观组织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强度实验的研究,两种工艺形成的焊缝强度都是可以满足目前的应用要求的,但是,对电子束自钎焊可根据显微研究的结果做进一步的工艺参数的改进。
其他文献
惯性约束核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简称ICF)是人类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其中ICF驱动系统中大口径平面光学元件的加工质量是ICF系统性能的关键,所以对大
随着粒子输运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蒙特卡罗方法的应用和研究领域正在进一步拓宽,然而所有这些研究都希望能够精确获得中子通量的精细分布,但由于现在核技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的重要措施,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规范和引导的作用,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作为国有企业,央企的稳健性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
由于现在的核动力装置的设备和系统十分复杂,性能与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并且,核动力装置的强耦合性、非线性和动态特性不同的特性,使其控制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随着核
核电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它与火电以及其他清洁能源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核电也有缺点:由于核物质的放射性,导致核反应堆的安全性一直是业界关注
非能动安全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旨在提高核电站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新概念,当核反应堆处于失水状态时,利用堆芯补水箱(CMT)内含硼水的重力特性对堆芯进行非能动注水,实现
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立项,作为中子探测的实验装置――中子散射谱仪的研究也非常必要。反散射谱仪(Backscattering spectrometer)是一种用于散裂中子源上的中子散射谱仪,它
目前进行的大亚湾中微子测量实验中,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担了中微子载钆液体闪烁体探测器的光响应测量和对探测器的能量刻度源的研制工作。我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联合
调查了解贫困县如何在财政困境中所采取的措施,总结其管理经验,走出自己的道路,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县保平衡、保发工资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请看来自丹凤的报道——丹凤县属山
核电站机组建设成本高昂,系统组成复杂,对运行安全要求极其严格,致使许多实验不适宜在实际电站中进行。因此,运用仿真技术对实际电站机组运行过程进行模拟,成为一种公认的安全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