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久违多时的“国学”开始在我国大陆地区流行起来。时至今日,国学已然成为社会热门话题,频频出现于公众视野之内。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国学热”的兴起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次国学热潮中,高校系统的参与绝对算得上一个焦点,其中不乏一些著名大学的身影,更是引来争议不断。国学热固然可喜,但也决不可一哄而起,流于形式,失之肤浅,尤其是对于高校国学教育这样充满争议的新生事物,更要冷静对待,深入研究。 大学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重镇,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人才和引领社会文化的重任,而国学则代表了中华优秀文明,二者的结合意义深远却也障碍重重。国学的确切涵义至今仍然模糊不定,传统国学的现实路径还处于探索之中,这给高校国学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无法避免的困惑。从高等教育的角度而言,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与传统教育同根共生的国学,如何能够融入主流的现代大学学术与教育体制,二者如何才能真正结合。这个问题具体体现在高校国学教育的方法、体制以及学科地位等方面,而这些也正是本研究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国学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出现于20世纪初的欧风美雨之中,历经百年沉浮而至今日。其中,高校国学教育也混杂在国学的历史洪流中,与之同生共灭。研究今日之问题,有必要回溯二者发展的百年历史,分析其命运的春秋更迭,以史为鉴,审视现实与未来。为此,本研究主要采取了历史的研究方法。其中,重点是把高校国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从国学发展的历史坐标系中抽离出来,呈现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以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规律和启示。在对高校国学教育历史轨迹的勾勒中,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式,以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机构为扩散点,结合整体发展形势的描述研究,力求呈现全面而又深入的历史图像。具体分析的角度,主要是把高校国学教育置于教育近代化的潮流中予以考量,从文化和制度两个维度入手,以此贯穿全文,来突出考查国学教育与现代大学学术与教育体制的结合问题。 本研究首先对国学和高校国学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界定,通过借鉴“理想类型”的概念界定方法而得出,国学是清末民初兴起的,我国一些爱国学人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参照西方学术体制,对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学术与文化进行研究和阐释的学问。国学反映了近代学人面对国家民族危亡和西学风潮时的一种延续传统的文化诉求,一种会通中西的文化心态。近代高校的国学教育一直都是以西方教育体制为依托,又背负着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其次描述了清末官方保存国学的失败经历和民国时期高校国学教育的顶峰盛况,其中,分别以湖北“存古学堂”和东南大学“国学研究会”为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再次集中对建国后各阶段的高校国学教育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先总结了大陆与香港、台湾在90年代之前,高校国学教育发展的冰火两重天局面,然后重点描述分析了90年代至今大陆高校国学教育的发展状况,至此完整地叙述了高校国学教育的百年史,其中对目前高校国学教育的考察,选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为案例,从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和机构设置和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研究结尾以史为鉴,描述了高校国学教育百年发展轨迹曲线并分析总结得出,在历史坐标系中,决定曲线高度和走势的纵坐标是政治和文化的合力。基于此历史曲线规律,预测了未来曲线的走势,即高校国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态势和命运,并结合现实问题,提出了促进其更好发展的三个建议:以高校人文教育为契合点、继承优秀的书院教育传统以及结合现代教育与西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