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微尺度下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的理论与模拟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zdh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工生产中,提高化工运输中液体在管内的传输效率、减小化工器械的磨损、减少贵重液滴的残留等都与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息息相关。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非常广泛。然而,在很多问题上依然存在很大争议,例如液-固粘附力的粘附机理、如何提高液体在管内的传输速率以及如何减小液-固摩擦力。本论文针对纳微尺度下的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通过使用微观和介观尺度的计算机模拟以及理论来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粗糙基底上液滴的粘附力测定具有方向依赖性。如何确定液-固表面自由能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目前,存在两种主流的理论来确定液滴的粘附力。一种是认为粘附力取决于接触面积和液-固相互作用能,另一种则认为粘附力取决于液-固接触线的长度。在这项工作中,使用三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研究了液滴与固体基底之间的粘附力到底取决于接触面积还是接触线。研究结果统一了两种现有理论,并证明了测量的粘附力大小取决于测量粘附力的方向,即垂直分离固体基底上的液滴还是横向滑移固体基底上的液滴。要使液滴与粗糙的基底分开,测量的粘附力(拉出力)大小取决于接触面积而不是液-固接触线。然而,当液滴在固体基底上横向滑移时,液滴的粘附力大小取决于接触线长度,而与接触面积无关。2.基于自由能理论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udwig的理论检验。Ludwig是由欧洲原子分子中心(CECAM)的主任Ignacio Pagonabarraga团队开发,可用于模拟多组分、多相流,同时具有操作性强、可并行计算的优点。通过两个不同系列的模拟,即相同润湿性的固体基底和互补润湿性的固体基底,来测试Ludwig中流体润湿性是否与理论值匹配。模拟结果表明,当表征固-液相互作用的变量h较小时,模拟得到的液-固接触角与理论值能较好的拟合。当h较大时,模拟得到的液-固接触角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偏差。以上研究结果对模拟多组分、多相流相关体系中参数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后续的模拟奠定了基础。3.壁面粗糙度对毛细吸液动力学的影响。牛顿流体在毛细管内的吸入动力学通常用BCLW定律(~,其中为0.5)来描述,即渗透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但最近实验发现许多例外。论文采用双组分的自由能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udwig研究了化学非均匀性和壁面粗糙度对扩散动力学,特别是BCLW定律中指数幂的影响。结果发现,壁面化学非均匀性对指数幂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物理粗糙度影响显著。当用楔形几何结构取代下层固体基底形成物理粗糙度时,会受到显著影响,可达到0.7。同时,为验证毛细凝聚对吸入动力学的影响,研究了预先存在的液滴对毛细吸入速率的影响。当液滴存在时,随着液滴体积增大,指数幂也随之增大,且最大可达到0.9。研究表明,粗糙度的存在可致指数幂在0.5~1.0之间变化,为解释这种变化,需要同时考虑毛细管中流体惯性效应和粘性效应。4.限制流体中的分子堵塞最大化液固摩擦。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纳米流体与主体相流体在传输特性上存在定性差异。论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混合润滑中固-固接触对液-固摩擦力有极大影响:固-固接触和空间限制会使流体产生分子堵塞效应,抑制液体内部相对运动,从而产生纳米级的新流动结构(论文称之为类柱塞纳米流)。类柱塞纳米流显示出与宏观柱塞流和泊肃叶流不同的特征:分子堵塞导致液-固摩擦力增强,且产生的摩擦力比库埃特流大几个数量级;液-固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液柱长度和固体基底的润湿性。分子堵塞会诱发液体分子局部压实,从而导致长液柱出现固化现象。5.摩擦诱导封闭液体固化与摩擦力增强。在本工作中,通过类柱塞纳米流研究纳米尺度的混合润滑,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论证了摩擦增强会引起润滑剂分子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模拟结果表明,孔径和液-固摩擦力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改变孔的尺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分子堵塞和液柱结构的转变,进而影响摩擦力。通过对液体的速度、压力和密度分布分析,证实润滑剂分子发生了由液态向类固态的转变。这种转变使得部分液-固摩擦变为固-固摩擦,从而导致了摩擦力与孔径的非线性关系。同时,固化可以通过界面摩擦引起的液体内部压缩来解释。6.壁面的化学非均匀性产生的锚定力的分子动力学模拟。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了化学非均匀性对泊肃叶流动和强限制空间下的类柱塞流的影响,尤其是润湿边界对锚定力的影响。对于泊肃叶流,当液柱处于润湿边界时,锚定力开始出现;随着液柱前端接触角的增加,锚定力逐渐增加;当角度达到动态接触角,锚定力达到最大;一旦液柱跨过润湿边界,锚定力消失。强限制空间下的类柱塞流再次验证了液柱跨过润湿边界后,锚定力消失这一结论。然而,在强限制条件下,类柱塞流会产生极大的摩擦力掩盖锚定力存在的信号。7.毛细现象引起的负压能够导致自发空化。毛细作用引起的负压对于理解液体在小孔和裂缝中的相行为具有重大意义,例如植物木质部内的栓塞形成机制。具体来说,栓塞的产生是由于叶细胞壁中纳米尺寸毛细管内的水分蒸发而产生负压,当负压超过阈值时产生快速的相变(空化)。论文运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和经典成核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毛细引起空化现象背后的基本问题:毛细管内负压产生过程以及产生的负压对空化发生的影响。毛细管的亲水性导致受限液柱的液/气界面呈凹形,从而使得毛细管中的液体处于负压下。当负压低于一定值时,可在固体基底(特别是疏水基底)上自发空化。因此,毛细诱导空化是由固体基底的疏水性以及毛细管的亲水性共同决定的。疏水的固体基底提供空化的成核位点,亲水的毛细管提供空化所需要的负压。模拟结果还表明,毛细引起的空化可以很好的用经典成核理论中的非均相成核进行描述。
其他文献
慢性腰痛是一种常见的退变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腰痛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医生在诊治慢性腰痛时,主要关注腰部的病理改变,而对腰部周围关节的病理改变关注较少。随着对慢性腰痛研究的不断深入,腰部及其周围关节与慢性腰痛的关系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本文对腰椎关节突关节、骶髂关节、胸椎、髋关节与慢性腰痛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慢性腰痛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期刊
1研究背景:慢性腰痛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肌肉骨骼问题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60%—80%的人会有腰痛经历。腰痛指后背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可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其中85%的患者无法得到明确的病理解剖学诊断,称为非特异性腰痛,而病程超过3个月的则为慢性特异性腰痛。现阶段骨科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方式仍采用开口服药、贴膏药以及传统的按摩针灸为主,但其治疗效果不持久、易反复。随着运动疗法在康复领域的不断创新
会议
水煤气变换反应(WGS:CO+H2O(?)CO2+H2;ΔH?=-41.2 k J mol-1)主要用于生产高纯度H2,以及消除燃料电池原料气流中残留的CO、防止Pt电极中毒,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由于反应为放热对峙反应,工业上通常通过高温变换(HT,300-450°C)以保证快反应速率;低温转换(LT,200-250°C)获得高转化率。金属催化剂在该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如:Ni基催化剂因其价格
学位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因其主客体结构、能带结构等丰富的可调性、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在光催化和土壤修复领域展现出光明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材料的设计和构筑是其进一步应用的基础。因此,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及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对光催化CO2还原和土壤修复超稳
学位
文章通过梳理分析《伤寒杂病论》有关腰痛辨治的条文,总结得出仲景从风寒袭表、寒湿痹阻、血虚寒凝、肝阴不足、肾阳亏虚、肝郁气滞6大证出发,分别以麻黄汤发汗解表、甘姜苓术汤散寒除湿、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芍药甘草汤柔肝滋阴、肾气丸温肾化气助阳、四逆散疏肝理气对腰痛进行辨治。
期刊
二硫化物参与的芳/杂环化合物的硫官能团化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亚砜和其他亚磺酸衍生物如亚磺酰胺,亚磺酸酯参与的中断型Pummerer反应已有报道。本文主要研究了硫代亚磺酸酯和二硫醚这两类二硫化物作为新型硫化试剂对芳/杂环体系进行硫官能团化的方法;开发了活化的硫代亚磺酸酯参与的中断型Pummerer反应和二硫醚参与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第一章,介绍了硫代亚磺酸酯和二硫醚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在合成
学位
镍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VIII族,价层电子构型为3d~84s~2,化学性质活泼。镍基化合物具有价格便宜、储量丰富、耐腐蚀和活性位点丰富的优点,是碱性镍锌电池和电解海水制氢中不可缺少的电极材料。然而,镍基电极在碱性电解液中的活性和稳定性面临诸多挑战:(1)α-Ni(OH)2在碱性条件下极易转化为β-Ni(OH)2,降低了电极的稳定性。(2)活性位点对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能和反应前驱体的解离能不理想
学位
解析《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腰痛的条目。孙思邈治疗腰痛学术特色鲜明,方小而力专,临床疗效显著。善用酒剂以助药力,并用其祛寒解肌、通脉止痛之功;善用风药,以达祛风解表、升发透达、解肌通络之效;善用附子祛表里之沉寒,通络脉之瘀滞,并以其止痛;方证对应,方随证出,以此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可寻找治疗腰痛的有效方法和药物。
期刊
目的:研究敦煌医家李应存教授治疗腰痛的用药规律,筛选核心方,揭示核心方治疗腰痛的分子机制。方法:整理李应存教授治疗腰痛的临床用方,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为手段,挖掘用药规律并筛选核心方,预测其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核心方治疗腰痛的分子机制。结果:本次共挖掘100余条腰痛处方,统计出核心药物“熟地黄-黄芪-当归-牛膝-
期刊
氨(NH3)是现代工业和农业中重要的化学品。目前,NH3的合成方法仍然沿用上世纪的Haber-Bosch(H-B)法,该方法工艺成熟,但能耗高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CO2)。因此,亟需寻找一种耗能低、环境友好的合成NH3方法来替代H-B法。其中,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电力驱动,利用氮气(N2)和水为主要原料,在常温常压下通过N2电还原(NRR)合成NH3的反应受到广泛关注。NRR不仅可以减少CO2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