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可以从多种组织器官分离得到,包括骨髓、皮肤、血管、脂肪甚至是多能间质干细胞异质群体。MSC在高强度的电离辐照下仍能保持其干细胞特性。 MSC已被广泛用来治疗放射性缺血或机械性损伤的动物模型,临床上也开始运用MSC对放射引起的软组织病变和意外暴露辐射进行治疗。 动物研究和早期临床试验表明MSC主要通过分化为功能性实质细胞和为其他细胞生存提供有利微环境在组织再生中起作用[1-3]。 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但是BMSC的增殖分化潜能随年龄增大而下降,而且BMSC自体移植依赖患者自身的状态,导致应用受限。UCMSC(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UCMSC)来源充足,伦理争议较少,无免疫排斥问题,可以大规模生产,是细胞移植的理想种子。 二、研究目的 1.建立急性放射损伤树鼩模型。 2.评价和分析同种异体UCMSC移植治疗急性放射损伤树鼩模型的疗效与机制。 三、研究方法 1.分离、培养、鉴定、标记树鼩 UCMSC:树鼩脐带组织块贴壁培养 UCMSC,用流式标记法检测UCMSC表面标志,体外诱导UCMSC向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用EGFP慢病毒载体转染树鼩UCMSC,使UCMSC带上绿色荧光。 2.急性放射损伤树鼩模型照射方法:树鼩无麻醉置于自制塑料盒(25cm×6.6cm×4cm)内,于昆明总医院放疗中心用直线加速器进行全身单次X线电离辐照。照射野为30cm×30cm,源波距为100cm,剂量率为480cGy/min,总照射剂量为4.5Gy。 3.UCMSC移植治疗树鼩急性放射损伤及观察指标: 150只雌性树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1)治疗组(n=40):辐照+注射UCMSC(3×107cells/kg,1mL PBS悬浮细胞); (2)模型组(n=60):辐照+ 1mL PBS注射; (3)对照组 (n=40):注射1mL PBS; (4)EGFP组(n=10):辐照+注射eGFP标记的UCMSC (3×107cells/kg,1mL PBS悬浮细胞)。 第1次注射在照射后即刻进行,定义为细胞移植第1天。每7天注射1次,共计4次。治疗组、模型组及对照组每组各取12只树鼩(n=12),分别于第7d、14d、21d、28d处死3只,取一侧股骨计数骨髓有核细胞;将心、肝、脾、肺、肾、小肠、胸腺、股骨组织一部分用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另一部分-80℃冻存,用于病理组织学观察及mRNA的检测。3个组剩余的树鼩用于体重和生存率观察,外周血常规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检测,细胞凋亡率检测,转录组学测序,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染色。EGFP组用于追踪移植的UCMSC。 四、研究结果 ①通过组织贴壁法获得纯度高、增值活力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 UCMSC,利用eGFP使UCMSC标记为绿色荧光,为体内的示踪带上标签。 ②采用直线加速器对树鼩进行全身单次4.5Gy X线照射,成功建立急性放射损伤树鼩模型。 ③用UCMSC对急性放射损伤树鼩进行移植治疗,发现UCMSC移植能显著提高放射损伤树鼩的生存率,减少肺部炎症和细胞凋亡,阻止肺纤维化进程,恢复了造血功能并增加了血液计数。蛋白芯片分析显示,治疗组相对模型组IL-10、IL-13、BMP-5、BMP-7、HGF、Insulin、NT-4、VEGF- R3、SCF显著升高(p<0.05),IGFBP-2、IGFBP-4、PDGF-AA、TGFβ-1、IL-2、TIMP-2、PdGF-BB、TNF-α、IFN-γ、IL-1ra、IL-8显著降低(p<0.05)。外周血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治疗组相对模型组C1q mRNA表达上调,而HLA-DP mRNA表达下调,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验证该结果的正确性。eGFP标记的UCMSC在心、肝、脾、肺、肾、骨髓、胸腺组织均有分布。 五、结论 1.建立分离、培养、鉴定和标记树鼩UCMSC的方法。 2.建立树鼩急性放射损伤模型方法。 3.UCMSC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调控C1q和HLA-DP基因的表达发挥对急性放射损伤的治疗作用。UCMSC移植是治疗急性放射损伤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