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动脉留置导管连续给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gaoz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一种突发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均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对于脑梗死的治疗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方面,除了要注意药物的合理搭配,即“鸡尾酒疗法”,还应关注药物发挥作用的途径。住院患者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应用。静脉给药是传统的给药途径,方便直接、创伤小,药物主要通过肝脏、肾脏代谢,并受到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严重影响,进入大脑实质病灶处的药量有限。而经动脉注入相应的药物,脑内病灶处则可达到较高浓度,生物利用度高,产生脑部“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 FPE)”,并可减轻药物对全身的不良作用,有人将这一给药方式称为经动脉局部给药。脑梗死经动脉途径给药最常见的是超急性期动脉血管内介入溶栓,基础研究及临床报道较多。但经动脉留置导管于病灶处,局部应用纤溶、改善微循环及脑保护剂的报道较少。在脑梗死的治疗上,途径决定了药物到达靶部位前是否经过了代谢、再分布,也就决定了靶部位的药物浓度,继而决定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故临床疗效的好坏也受到影响。在许多基础及临床领域,人们正在积极地研究如何局部用药及其效果。本课题选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31例,对比急性脑梗死经动脉导管给药1次,动脉留置导管连续给药3天、7天及单纯静脉用药4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相关化验指标(PLT、APTT、PT、FIB、BUN、CRE、ALT)、体内炎性因子(IL-1β、hs-CRP、TNF-α)的影响,分析动脉留置导管给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体内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最佳给药途径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来源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介入科被诊断为首次发病12-72小时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住院病人。所有患者均应用常规治疗(调整血压、血糖、血脂、口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药物,脑水肿病人适当应用20%甘露醇治疗)。各组每日均给予纤溶酶200u、舒血宁注射液20ml、依达拉奉30mg。2.实验分组本实验共分为4组:①对照组共32例,静脉给药组;②处理组1共32例,早期经动脉导管超选给药1次,此后每日同对照组静脉给药;③处理组2共35例,经动脉留置导管连续给药3天,3天后拔管,继续同对照组静脉给药;④处理组3共32例,经动脉留置导管连续给药7天,7天后拔管,继续同对照组静脉给药。总疗程均为14天。3.疗效观察通过对比各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对上述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4.安全性观察治疗过程中每日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14天分别检测患者PLT、APTT、PT、FIB、BUN、CRE、ALT以及头部MRI、心电图。随时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5.炎性因子监测通过检测第7、14天时各组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探讨各组治疗方法对体内炎性反应的影响。结果:1.通过对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对比,各个处理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处理组2和处理组3疗效相当,但疗效均优于处理组1。2.各组患者治疗前后PLT、PT、APTT、FIB、BUN、CRE、ALT均未见明显变化。但处理组2的35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局部加压后未特殊处理;处理组3的32例患者中2例发热、2例局部血肿,对症治疗后均未特殊处理;对照组和处理组3中各出现1例病情加重。3.各组治疗方法中各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炎性因子减低,统计学有差异(P<0.05),处理组3较处理组2TNF-α、hs-CRP、IL-1β水平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实验通过对比观察4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知,各处理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处理组2和处理组3疗效最佳,但处理组3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增加。2.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及常规化验指标(PLT、PT、APTT、FIB、BUN、CRE、ALT)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留置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的。通过观察各组间炎性因子(IL-1β、hs-CRP、TNF-α,监测治疗第0天、第7天、第14天数值)变化,各个处理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处理组3中IL-1β、hs-CRP、TNF-α较处理组2略升高,提示合理时间内(留置导管3天)的动脉留置导管安全且不增加机体炎性反应。处理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危及生命并发症。3.动脉留置导管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其中处理组2是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为增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处理不完备信息和自动获取规则知识的能力,应用粗集理论及动态约简思想,深入研究并初步建立了故障规则自动获取系统.其中关键技术包括:故障样本信息的
心叶凹唇姜(Boesenbergia longiflora)是分布于亚洲热带的一种姜科植物,在我国滇南地区成片生长于石灰山贫瘠的岩石缝隙和路边林下的冲积土壤上。心叶凹唇姜的花寿命为两天,第1
以电流模法为基础,优化判决器第一、第二级线路结构和元件参数,减少米勒效应对速率的影响,使数字判决器在晶体管特征频率fr 一定的条件下,转换速率约提高70% 。更多还原
对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品种,性能,分子量,超声传播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该胶具有低声速特性的透声材料性能,其粘度在9Pa·s ̄14Pa·s最佳条件时,纵波声速达到1000m/s以下,声衰减系数低于0.5dB/mm,为研制
居群遗传结构的形成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繁殖方式可能对居群内遗传变异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距离隔离也是居群间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异果舞花姜(Globba racemosa)具有
高纯度二氧化碳用途很广,其纯化装置一提纯塔所提纯的二氧化碳纯度主要与进料纯度、进塔温度、塔顶压力、塔顶温度、塔釜加热温度、塔釜压力、塔釜温度7个因素有关.传统的方法
研究了低档绿茶对灵芝菌摇瓶发酵的影响,低档绿茶由于成分多样复杂,一些特殊因子能够促进灵芝菌发酵过程中胞外多糖的合成,但因其多酚类等抗性物质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菌
随着国内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客户对银行服务需求的变化,怎样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下有效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占据有利优势,寻求更大发展,对国内各商业银行而言是重中之重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针对工业过程控制中广泛存在的约束问题,给出了混合约束状态反馈预测控制算法,进而研究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及其与预测控制优化问题可行解的关系,最后给出了仿真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