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端侧吻合中对供体神经吻合口进行不同处理,通过观察受体神经和受体神经纤维数量、支配的肌肉的神经电生理及肌肉的肌湿重量,探讨受体神经再生及所支配的肌肉功能改善的情况,观察供体神经在处理后的神经再生及支配的肌肉功能是否受损,为神经端侧吻合中供体神经发挥的作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备雄性SD大鼠25只,共50侧后肢,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侧后肢,解剖大鼠坐骨神经及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以胫神经作为供体神经。1.腓总神经近端与远端行端端吻合(对照组,10侧后肢)2.胫神经远端切断后不做处理(切断组,10侧后肢)3.腓总神经远端与胫神经端侧吻合(实验组,10侧后肢)4.对胫神经吻合口处行钳夹处理后行端侧吻合(实验组,10侧后肢)5.对胫神经吻合口处行显微剪剪开一半处理后行端侧吻合(实验组,10侧后肢)以上实验在4个月后在神经电生理检查、有髓神经纤维计数、肌肉肌湿重量,透射电镜观察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作统计。研究结果:1.神经电生理检测(1)实验组3较对照组1的胫前肌和胫后肌在动作电位潜伏期慢30%(P<0.05)和23%(P>0.05),动作电位波幅慢29%(P<0.05)和7%(P>0.05)。(2)实验组4较对照组1胫前肌和胫后肌在动作电位潜伏期慢15%(P<0.01)和27%(P>0.05),动作电位波幅慢20%(P<0.05)和14%(P>0.05)(3)实验组5较对照组1的胫前肌和胫后肌在动作电位潜伏期慢69%(P<0.01)和50%(P<0.01),动作电位波幅慢46%(P<0.05)和57%(P<0.05)。2.有髓神经纤维计数供体神经(胫神经):实验组3为对照组1的95%(P>0.05),实验组4为对照组1的90%(P>0.05),实验组5为对照组1的66%(P<0.05)。受体神经(腓总神经):实验组3为对照组1的73%(P<0.05),实验组4对照组1的77%(P<0.05),实验组5为对照组1的56%(P<0.05)。3.肌湿重量胫前肌的比较:实验组3为对照组1的87%(P<0.01);实验组4为实验组3的85%(P<0.01),实验组5为对照组1的31%(P<0.01),实验组3与对照组4无显著性差异。胫后肌的比较:实验组3为对照组1的80%(P<0.01),实验组4为对照组1的87%(P<0.01),实验组5为对照组3的60%(P<0.01),实验组3与实验组4无显著性差异。4.透射电镜观察(受体神经)(1)实验组3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为对照组1的83.9%(P<0.01),是神经切断组的4倍(P<0.01),有髓神经纤维最大直径为正常对照组的71.3%(P<0.01),是神经切断组的3.5倍(P<0.01),有髓神经纤维最小直径为正常对照组的62.5%(P<0.01),是神经切断组的3.0倍(P<0.01)。(2)实验组4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为对照1的92.9%(P>0.05),是神经切断组的4.2倍(P<0.01),有髓神经纤维最大直径为正常对照组的82.1%(P>0.01),是神经切断组的3.3倍(P<0.01),有髓神经纤维最小直径为正常对照组的52%(P<0.01),是神经切断组的2.8倍(P<0.01)。(3)实验组5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为对照组1的53.9%(P<0.01),是神经切断组的2.1倍(P<0.01),有髓神经纤维最大直径为正常对照组的51.3%(P<0.01),是神经切断组的2.0倍(P<0.01),有髓神经纤维最小直径为正常对照组的60.5%(P<0.01),是神经切断组的3.2倍(P<0.01)。研究结论:1.神经自身端端吻合是几种吻合方法中效果最好的;2.供体神经横向切开一半的处理对神经产生了损害,是不安全的;3.供体神经吻合口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以使神经再生能力增强,本身功能未受损;不适当处理后不但不能使受体神经再生能力增强,还会使供体神经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