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壶腹部各类良恶性疾病的常用术式,随着临床处理技术的进步,PD术后并发症已相对减少,但术后并发症之一胰瘘(PF)依然是PD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38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PD术的改进与减少并发症胰瘘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选择自2013年2月至2019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住院的138例行标准P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国际胰腺研究组(ISGPS)所颁布的胰瘘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胰瘘组(B/C级胰瘘)和非胰瘘组,对患者自身和围手术期的13个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术前合并贫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胰肠吻合方式、胰腺质地、胰管直径、病变部位进行单因素统计法分析,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D术后胰瘘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结果:138例行PD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50例(36.2%),发生胰瘘(B、C级胰瘘)26例(18.8%),其中B级胰瘘24例(17.4%),C级胰瘘2例(1.4%),无胰瘘112例(81.2%)。13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腹腔出血患者6例(4.3%),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23.2%)、发生胆瘘患者5例(3.6%)、并发腹腔或肺部感染患者42例(30.4%),胰瘘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12例(8.7%)。二次手术患者3例(2.2%),术后死亡患者2例(1.4%)。经单因素分析可知,术后胰瘘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前TBIL值、胰管直径、胰腺质地(P<0.05)。其余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贫血、术前Alb、手术时间、吻合方式、术中出血量、病变部位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所得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TBIL>171umol/L(OR=5.376,95%CI:1.569~18.422,P=0.007)、胰管直径≤3mm(OR=6.078,95%CI:1.548~23.865,P=0.010)、胰腺质地软(OR=15.755,95%CI:5.200~47.735,P<0.001)是PD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根据建立PD术后胰瘘的预测模型,在单个因素预测模型中,胰腺质地指标预测性最强(AUC=0.803),术前TBIL值次之(AUC=0.630),胰管直径的预测性相对较低(AUC=0.624)。三者联合后,胰瘘预测效能达0.889。结论:术前TBIL>171umol/L、质软的胰腺、细小的胰管预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风险高。对于TBIL水平过高的患者,术前可采用减黄措施(药物、PTCD、ENBD等)降低TBIL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胰腺质地软、胰管细小可通过改进手术方式和胰腺吻合方法、放置胰管内支架来避免胰瘘的发生。胰腺质地、术前TBIL、胰管直径对POPF具有一定预测性,单个因素预测中,胰腺质地对POPF的预测效能较强;三个因素联合后,对POPF的预测效能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