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地震破坏模式研究

被引量 : 113次 | 上传用户:quy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砌体结构由于其取材容易,造价低,一直是我国广大城乡房屋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但是在历次破坏性地震中,尤其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相对于其他结构形式的建筑,砌体结构建筑破坏尤为严重,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如何提高砌体结构抗震能力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汶川地震砌体结构震害规律,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际震害相对比验证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本文首先简要总结分析了砌体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今的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汶川地震砌体结构震害调查结果,总结了在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发生破坏的特征,初步分析产生这些破坏的原因,并进一步总结了砌体结构建筑存在的问题。2、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砌体本构关系、破坏准则和变形模量方面研究的成果,并从中选取了单段式砌体本构关系及变形模量的计算方法应用于本文中对砌体结构算例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和分析。3、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了汶川地震中映秀漩口中学学生宿舍的震害特征。选用ABAQUS软件建立整体式砌体结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采用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材料模型模拟砌体结构力学性能的可行性。选取在汶川地震中遭受破坏的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砌体结构学生宿舍为算例,选用了较为合理的约束单元模拟构造柱和墙体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设定拉压破坏参数来表征结构破坏的方式,很好的模拟出了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特征:窗间墙出现较为典型的“ⅹ”型剪切斜裂缝;含有构造柱的窗间墙墙体破坏较轻,且破坏主要出现在墙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窗肚墙、窗洞角处墙体出现较为严重的破坏;结构破坏整体上呈现破坏程度从底部到结构顶部渐轻的规律等。4、通过算例的结构非线性地震破坏模拟分析,讨论了窗间墙与窗肚墙刚度比变化对砌体结构房屋地震作用下破坏模式的影响:随着窗间墙与窗肚墙刚度比的增大,作为砌体结构竖向承重构件的窗间墙的破坏程度逐渐减轻,结构破坏模式由窗间墙和窗肚墙均破坏较重逐渐转变为窗间墙的破坏程度明显轻于窗肚墙的破坏程度;随着窗间墙与窗肚墙刚度比的增大,砌体结构窗间墙出现较严重破坏的时间点滞后于窗肚墙出现较严重破坏的时间点的现象愈加明显;结构窗间墙与窗肚墙刚度比相近的砌体结构,其窗间墙与窗肚墙的破坏程度相近,破坏模式也相近。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窗间墙与窗肚墙刚度比的方式,控制砌体结构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模式。5、本文还采用ABAQUS软件提供的Brittle cracking材料模型初步模拟了无构造柱砌体结构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过程。
其他文献
分析比较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范成大田园诗的异同。从生活经历、描写风景、表达愿望等方面议其同 ;从思想情操以及将其融进诗中的深浅和写风景的着眼点论其异。
水工建筑物强震动监测技术为水工建筑物抗震、健康诊断和地震灾害应急决策等提供支持。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安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强震加速度仪来监测强震时地面运动的全过程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民族的独立和振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成
台商既是两岸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关心台商、支持台商,助其转型升级再发展成为大陆政、产、学、研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
闽南文化悠久璀璨,具有极强的文化传播生命力,是闽南区域品牌广告传播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传播编码资源。闽南区域品牌有必要也有空间运用闽南文化为品牌增色:一方面,具备产地物
在油田GIS系统中,"大数据"将信息集成与数据挖掘应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通过分析油田数据库的特点,对油田GIS系统的架构进行了设计和分析。最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各类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和对其作战能力的需求愈来愈高,武器装备的综合化程度也愈来愈强,因此武器装备设计方
目的:利用STR分型平台和TaqMan技术平台对8个X-STR基因座和13个X-SNP位点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为疑难类型的案件如祖母与孙女的亲缘关系鉴定、同父异母姐妹关系的鉴定等提供鉴
目的 探讨超声在阴式子宫全切术前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5 6例超声诊断子宫病变与阴式子宫全切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与阴式子宫全切手术符合率 96 8% ;
以和算家建部贤弘和中根元珪的累约术为例,通过探讨和算家的问题来源,复原其算法的构造思想,及其处理这些问题时与中算家的不同方法和态度,说明中日两国数学家在数学创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