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稀缺性对过度努力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84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竞争加剧,学生拼绩点加倍学习、员工拼工作绩效延长工作时间产生“996”工作制等现象表明诸多行业领域出现了“内卷化”趋势。本研究结合该社会现象首次提出“过度努力”的概念,并将过度努力界定为在群体中个体为实现个人相对绩效目标,在他人努力水平未知的情况下根据历史经验信息预估自己的前期努力很可能已能达成既定目标,但为了尽可能消除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力图确保目标达成,而继续付出边际回报率低于前期且不断递减的超额努力的现象。本文聚焦资源稀缺性与过度努力的关系,通过三个研究考察目标追求过程中资源稀缺性对过度努力行为的影响,并从竞争感知的角度分析其心理机制。研究一在工作情境的目标追求过程中,考察资源稀缺性对个体过度努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高/低资源稀缺条件下均发生过度努力的现象;相较于资源低稀缺条件下的个体,资源高稀缺条件下的个体在目标追求过程中过度努力程度更高。研究二在一般性目标追求过程中从竞争感知的角度探索了资源稀缺性对过度努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竞争感知在资源稀缺性对过度努力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相比资源低稀缺条件,资源高稀缺条件下的个体竞争感知更高,从而引发过度努力程度更高。研究三在学业情境的目标追求过程中,探究资源稀缺性经过竞争感知对过度努力的影响中是否受到零和信念的调节作用,不同零和信念程度的个体在资源稀缺引发的高/低竞争感条件下是否存在过度努力程度的差异。研究发现零和信念在资源稀缺性对过度努力的中介模型后半路径中起调节作用,高零和信念的个体在资源稀缺引发的高竞争感情境下过度努力程度更高。综上,本研究首次提出过度努力概念、设计过度努力的研究范式,并探究环境因素、个体特质因素对过度努力的影响,为过度努力乃至内卷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研究基础。本研究提出并证明资源稀缺性通过竞争感知影响过度努力的中介模型,为过度努力心理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此外,本研究发现高零和信念个体在资源稀缺性引发的高竞争感知情境下过度努力程度更高,为进行非零和信念教育干预个体过度努力行为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网络游戏成瘾是一种病态的网络游戏使用模式,表现为强迫性的游戏行为,无法游戏时感到不安,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行为也会持续或升级。在物质成瘾研究领域,有研究者使用双重学习系统(Everitt,2014;Hogarth et al.,2013)框架来对成瘾过程进行阐述,认为成瘾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双重学习系统间平衡被破坏,行为主导从目标导向系统向习惯系统转变的过程(Ersche
随着2019年新国标的实施,轻量化成为电动两轮车新国标时代的大势,在相同的体积下,锂离子的容量和能量均远高于传统的铅酸电池,并且随着锂离子产业的规模化,瓦时单价也在不断降低,质量更轻的锂离子电池成为两轮电动车的更优选择。在锂离子电池快速发展的同时,因电池生产厂家质量良莠不齐、电池组未执行强制检验、用户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的电池起火、爆炸安全事故频发。本文旨在对现有两轮车用锂离子电池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分
学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日常生活里我们每天都会对未来进行想象,对未来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消极结果的恐惧和担忧,是我们展望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未来可能自我的想象,也是影响跨期决策(可看作是所处时间不同的自我之间的冲突)的重要因素。但过往研究将关注点主要放在了积极未来情景想象对冲动性跨期选择的改善作用上,较少关注消极的未来情景想象对跨期决策的影响,且现有研究仍存在着不一致结论:部分研究发现消极未来情景
学位
学位
海口地区某金融办公楼有加班空调要求及冬季少数房间供暖要求,且中心区域有室外中庭。针对工程特点和使用需求,中庭采用自然通风,在人员活动区域设置空调。CFD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自然通风,室外中庭的温度仅比室外温度高1℃左右,局部空调系统可提高人体的舒适度。
《韓人筆話》是1880年日本貴族大河内輝聲及其友人與朝鮮第二次修信使金宏集、李容肅、李祖淵等人的筆談記録。本文通過對其進行録文、校注以及内容的研讀,歸納整理了每次筆談的主要内容,並結合有關朝鮮修信使、通信使、燕行使記録等材料對近代朝鮮的外交狀況進行了探究。本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章是《韓人筆話》的時代背景及參與筆談人物生平,闡明19世紀中後期的東亞局勢以及第二次修信使派遣的來龍去脈,使讀者對筆談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形成对智力的认识,例如认为智力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智力实体观),或认为智力是可以不断地被塑造的(智力发展观)。青少年的智力观对其学业成就和行为适应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在回答青少年智力观的形成原因时,研究者发现,父母智力观对青少年智力观形成有显著影响,但是这一影响的具体机制并不明确。根据认知评价理论与社会认知归因理论,表扬和批评是智力观代际传递的可能机制。因此,本研究以627名小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