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尺度石粉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泥的生产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在石材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石粉,严重地污染了周边环境。如果能将这些石粉替代一部分水泥制备绿色水泥基材料,不仅可以减少水泥的使用,同时也减少了石粉带来的污染问题。目前,关于石粉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数都集中在石粉对水泥基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方面,而关于石粉对水泥基材料的深层次影响机理则研究很少。本文从微纳尺度研究了不同石粉对水泥基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并深入的讨论了其作用机理。本文选用六种自然界常见的石粉材料,分别为石灰石粉,大理石粉,石英粉,花岗岩粉,白云石粉和菱镁矿粉。首先,运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等方法研究了各石粉的基本性质以及对水泥水化的影响;然后,配制了水泥浆孔隙溶液的模拟溶液,运用zeta电位的方法研究石粉对模拟溶液中相关离子的吸附性能;接着,采用流变仪研究了不同石粉对浆体流动性的影响;基于石粉在模拟溶液中的zeta电位,研究了不同石粉对水化硅酸钙的成核与生长的影响;然后,用压汞法研究了石粉对水泥浆孔结构的影响;最后,用扫描电镜的方法,观察了掺不同石粉的硬化水泥浆中裂缝的开裂和断裂面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1)六种石粉对水泥的水化影响比较小,除了菱镁矿粉,掺其他几种石粉的浆体都未见新的水化产物生成。石灰石粉和大理石粉对Ca2+具有比较强烈的吸附能力(化学吸附);石英和花岗岩粉对Ca2+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这两种石粉以静电力的形式吸附Ca2+;菱镁矿粉对SO42-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而Ca2+的吸附非常弱;白云石粉兼有石灰石和菱镁矿粉的性质,对Ca2+的吸附作用介于石灰石和菱镁矿粉之间。(2)水泥浆的流动性与所掺入的石粉电位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石灰石粉和大理石粉对Ca2+的强吸附,其电位比较高,与同样带有正电的水泥颗粒具有一定的排斥力;石英粉、花岗岩粉和白云石粉的电位稍低,其与水泥之间的排斥力相对较弱,流动性减小;菱镁矿粉的电位最低,石粉颗粒与水泥排斥力较小或存在相互吸引,流动性最差。(3)在水泥浆中,水化硅酸钙的成核生长与石粉颗粒对Ca2+的吸附能力存在正相关,石灰石粉、大理石粉和白云石粉对Ca2+具有比较强烈的吸附能力,对石粉表面水化硅酸钙结晶成核有利;花岗岩粉和石英粉表面的水化硅酸钙生长的比较少;而对Ca2+吸附作用最弱的菱镁矿粉,其表面只有非常少量的水化硅酸钙。(4)由于总的水化产物的减少,石粉的掺入使水泥浆体的孔结构都有一定程度的劣化。相对而言,石灰石粉对水泥净浆的孔隙结构更有利,石英粉次之;掺白云石粉的浆体大孔比较多,而小孔较少;掺菱镁矿粉的浆体孔隙结构最差。(5)由于石灰石粉表面对Ca2+的特异性吸附,导致以此为基础生长的水化硅酸钙与石灰石粉颗粒的连接比较紧密,在水泥浆中,裂缝有沿着水泥基或者直接穿过石粉颗粒的趋势。白云石粉中的Ca CO3对Ca2+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其表面对水化硅酸钙的结晶生长也很有利,在水泥浆中裂缝也有沿着水泥基质开展的趋势。石英和菱镁矿粉对水化硅酸钙的生长不利,水化硅酸钙与这两种粉末的粘结也很弱,掺这两种粉末的浆体中的裂缝有沿着颗粒边缘开展的趋势,说明这两种粉末颗粒与周围水泥产物之间粘结性能差。
其他文献
建筑外围护结构主要由屋面、外墙、门窗构成,建筑物向外界散失的途径中,屋面传热产生的能耗损失占建筑总能耗损失的25%-30%,屋面保温隔热技术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措施。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屋面保温隔热材料仍存在老化快、易燃烧、吸水率高等问题,亟需研发、应用新型保温材料,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保温隔热材料的质量顽疾和安全隐患并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因此,本文以夏热冬暖地区典型城市广州为例,从实际应用角度开展采用
近年来,地聚合物混凝土(GPC)因为具有环保、耐高温和低成本等众多优点备受人们关注。然而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较,GPC自身存在凝结硬化时间短、脆性大、强度不稳定以及硬化浆体干缩性大等缺点,不满足施工技术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开发能够满足工程需求的地聚物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GC),本课题使用矿粉、粉煤灰、硅灰以及微硅粉作为UHPGC的胶凝材料,选择三种不同级配的砂子作为骨料,采用水玻璃以及氢氧化
传统抗震设计结构通过增强结构自身的刚度和承载能力来抵御地震作用,在结构遭遇中小地震作用时,结构安全性有冗余;遭遇超出预期的大地震作用时,结构安全性可能不足。消能减震技术通过在结构上布置各类阻尼器来消耗地震作用时输入结构的能量,进而降低结构的动力响应,保障结构的抗震安全。目前,阻尼器在工程减震控制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但在中小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较小,阻尼器无法充分发挥其耗能减震作用,因此国内外学者先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逐渐规模化、密集化。但地下空间的利用开发与周边复杂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于广州地区埋藏岩溶的存在,很容易发生围护结构成槽塌陷、基坑涌水、地面塌陷、周边环境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造成人员伤亡、施工机械损坏,这样既增加了工期,又增加造价。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岩溶地区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响应进行系统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
填埋场渗滤液的高氨氮特性使得传统生物处理工艺难以对其实现高效低耗脱氮。在氮素污染问题严重,总氮(TN)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寻找高效低耗的生物脱氮技术势在必行。本研究以某渗滤液处理厂的工艺改造为依托,采用A/O-SBR+EGSB-A/O-MBR+NF组合工艺,开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达标处理中试试验,验证A/O-SBR+EGSB工艺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耦合其他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由于中试
为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已成为大势所趋。为寻找一种既高效、经济又绿色可持续的工艺以强化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深度脱氮处理,本课题研究了由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组成的反硝化滤柱强化处理硝酸盐的特性,分析了丝瓜络、硫和铁不同质量比和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反硝化滤柱的脱氮效率,对比分析单一丝瓜络填料反硝化滤柱和丝瓜络耦合硫铁复合填料反硝化滤柱的脱氮性能,并借助
本文对新型的预制盖梁进行了研究,论述其构造和原理,对预制盖梁壳内浇筑混凝土交界面采用插筋和混凝土抗剪键的不同构造措施的盖梁试件进行静载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预制盖梁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对预制拼装技术的分类、应用和研究现状以及盖梁装配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为研究预制和现浇两种不同连接方式力学性能的差异,设计并制作了两组试件,并在预制试件上设计了混凝土抗剪键
钢管混凝土(CFST)拱桥具有承载能力高、轻质大跨、施工方便以及造型优美等优点,在桥梁工程中和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其更多地应用在一些酸、碱、氯盐环境中以及一些沿海城市,使得外部钢管容易化学腐蚀,导致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耐久性和承载力都有所下降,并且增加后期的维护成本。为了解决外部钢管的腐蚀问题以及研究GFRP对钢管混凝土拱结构承载力的提升效果,本文采用试验研究与有限元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
慢行系统作为一种短距离绿色交通体系能很好地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因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中国钢铁产能、新型高强桥梁用钢研发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绿色、可持续建造理念的普及,推动了装配化和模块化钢结构桥梁体系的迅猛发展。国内慢行交通装配式钢结构桥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相关研究是目前设计和施工亟需解决的问题。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是装配式钢结构桥梁的一个重要连接构件,既有高强螺栓提前发生滑移、剪切破坏的事故时
随着减振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际工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减隔震结构。与此同时,这类结构常常表现出明显的非比例阻尼特性。到目前为止,抗震设计规范中采用的分析方法都是基于经典阻尼假定形成的,这种假定只适用于阻尼分布均匀的结构。对于非比例阻尼体系而言,这种假定会不可避免的带来误差。本文详细地研究了消能减震结构的非比例阻尼特性,包括对速度相关型消能减震结构的非比例阻尼特性研究及位移相关型消能减震结构的非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