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外内之道”的多面审视——成中英对儒家人性道德的理论阐发及其评价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xingt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中英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中的一员主将,面对当代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潮流,他以比前辈更开阔的视野,更强烈的现实感寻求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力图在“世界哲学”的背景下以“本体诠释学”为方法论基础推进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从“本体诠释学”出发,他把中国哲学解读为“内在的人文主义”、“具体的理性主义”、“生机的自然主义”、“自我修养的实效主义”四大特征。在他看来,哲学虽然是“生命的学问”,但它不能只是专注于人的德性修养(价值)的一面,也应该把理性宇宙(知识)的一面发挥出来,故必须用知识开拓价值,用价值开拓知识,使之“知志互照”、“主客交融”。这是肯定生命的整体的内涵的表现。因此,他引《中庸》之语“合外内之道,故时措之宜”来表达他对中国哲学的理解与定位,意在强调“合外内之道”的中国哲学是可以合时代之宜的。在这一基础上,成中英梳理出人性道德发展的三阶段论:即以天、命为概念背景的人——个人的客体化;在与社会互动中的自我发现——自我的主体化;在天人一体背景下人的宇宙定位——主体性本体的自我实现。这就是通过尽心、知性达到知天,实现天人合德的境界了。 成中英对中国哲学的重建工作走的是“先求理解西方,再回头重建传统”的路线。尽管他在发掘古代传统、融会中西文化、重建中国哲学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但在古今中外的时空交会中,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深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它可以归纳为三重追问:即“合外内之道”何以成立?“合古今之道”何以可能?“合中西之道”何以实现?而更重要的是,不管是阐发“生命的学问”还是重建中国的哲学,都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现实性,也不能无视“合中马之道”的必要性。而这一点正是作为当代新儒家的成中英所无法解决的。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孜孜诉求的一种生存状态,也是众多思想家历经艰辛思考的主题。然而,只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人的全面发展”才获得了理论的科学性回答和实践的可行性实现
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是人类认知事物的根本属性之前提。信息以各种形式作为事物之根本,存在于环境的不同属性所展现的差异之中。通常认为信息是以
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工人阶层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命运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变迁而变迁。新中国成立前,他们是受压迫最为深重的群体。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从深受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底层
胡居仁“在明代,与曹端、薛瑄俱号醇儒”,因为他对朱学的坚持、继承,而被世人称作“朱学之秀”。但是他并非一味地固守先儒的规矩,而是对义理分析更加精细,也更加注重躬亲实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其目的就是通过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将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之间的发展不足和发展劣势相互弥补、相互补充,将发展优势、发展动力相互结合、相
今天,全球化越发展,民族主义之风越盛。尤其是今年3月14日发生在中国西藏拉萨的“打砸烧抢”事件将民族问题由幕后推向台前,研究民族问题与现实密切联系。差不多一个世纪前,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对《易经》的研究——易学,一直处在中国学术的核心地位。上个世纪,由于观念的更新,传统易学获得了极大的思想解放,易学研究获得了空前的发
期刊
长久以来,无论是在哲学界,还是在其它学科领域,人们总是忙于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但是很少有人关注问题本身,以至于很多人走了弯路,甚至因为某些假问题而劳命伤财,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