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与台湾部份医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用药规律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xs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广州与台湾地区部分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并对乙肝患者之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病毒基因型之预后效果等进行讨论。冀望本研究能为此疾病的文献收集增多一些基础资源,并提供两地区之临床医师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上有更多数据,对治疗此疾病有更多方面的掌握。
  方法:
  步骤一:于PubMed、华艺中文数据库、全国博硕士论文信息网、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等各种医学数据库进行文献搜寻;输入关键词,并以PICO(patient、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为指引,设以下几组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传统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治疗(treatment);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及AST(asparate aminotransaferase);中医证型(Pattern identification);中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等关键词,搜集与慢性乙型肝炎相关之文献。步骤二:经过肉眼看过标题与摘要,依据「文献纳入」及「文献排除」条件,筛选出要进入评读的文献。文献纳入条件:(a)有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b)主要结果有实验指标:ALT(alanine aminotransferase)及AST(asparate aminotransaferase)或抗原抗体(Ag and Ab)或肝脏细胞活性(hepatocyte activity)或HBV-DNA。(c)文章内容与搜寻时设定的PICO(patient、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相符。文献排除条件为:(a)无全文数据库;(b)非中文与英文。(c)年代早于1995年。步骤三:依纳入与排除条件并删除重复出现文献,由研究者配合「评读清单」(表1),亲自对这些搜集到的文献(证据)进行细读筛选与分析,并将细读后所萃取出的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步骤四:依据步骤三已经严格评读过的文献做讨论与总结,完成论文。
  结果:
  引用符合筛选条件,文献年代为1995年-2014年,广州地区部分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文献4篇,台湾地区部分医院乙肝患者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文献3篇;并引用符合筛选条件,文献年代为2009年-2014年,广州地区部分医院使用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之相关文献3篇,台湾地区部分医院使用中医治疗乙肝之相关文献3篇,进行比较分析与讨论。并引用及整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之预后效果等在慢性乙型肝炎之相关,年代为1995年-2016年之文献,广州地区8篇,台湾地区7篇。最后完成广州与台湾地区部分医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之比较与探讨,亦对乙肝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之预后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证型分布特点:广州地区部分医院以肝胆湿热(31.1%)为最多,接序为肝郁脾虚(21.9%)、湿热中阻(15.7%)、肝肾阴虚(12.3%)、湿困脾胃(10.2%)、瘀血阻络(6.0%),最后以肝血瘀阻(1.4%)与脾肾阳虚(1.4%)为最少;台湾地区部分医院以肝肾阴虚(46.5%)为最多,依序为肝郁脾虚(22.7%)、脾虚湿阻(7.2%)、肝气郁结(6.8%)、脾肾阳虚(5.6%)、血瘀(4%)、湿热蕴结(3.6%)、以湿热中阻(2.8%)为最少;而用药规律中,广州地区部分医院使用频度最高的复方药为茵陈蒿汤加减方(52.3%),单方药使用最多的为茵陈蒿(41%)。台湾地区部分医院使用频度前三名最高的复方药为:加味逍遥散(9.2%)、小柴胡汤(6.9%)、龙胆泻肝汤(6.7%);单方药中,前三名使用频度最高的为:丹参(5.8%)、茵陈蒿(4.3%)、虎杖(2.2%)。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到慢性乙型肝炎;发病年龄最小为10岁,最大为79,但平均岁数,大多集中于青壮年年龄;教育程度方面,文化程度较低的族群中不分男女皆有最低的盛行率,文化程度较高的族群则有较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广州与台湾地区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为B和C型,两地区皆以B型为最多;C基因型容易产生耐药,与较严重的肝损有关且其治疗预后效果最差。
  结论:
  两地区部分医院之乙肝初始病因病机皆与「湿」、「热」有关,而病程相关的脏腑皆为肝、脾、肾;治疗用药中,广州地区部分医院使用频度最高的复方药为茵陈蒿汤加减方、单方药为茵陈蒿;台湾地区部分医院使用频度最高的复方药为加味逍遥散,单方药为丹参。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到乙肝。发病平均岁数大多集中于青壮年年龄。两地区之部分医院中皆呈现文化程度较高的族群不分男女有较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地区之乙肝病毒基因型皆为基因B型和C型,又以B型为最多;C基因型容易产生耐药,与较严重的肝损有关且其治疗预后效果最差。
其他文献
目的:  1.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性地预测人肠道病毒的构象表位,探索人肠道病毒构象表位的分布模式。  2.研究人肠道病毒的构象表位与病毒受体及中和抗体的相互作用,探讨构象表位在人肠道病毒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3.构建基于RIVEM的人肠道病毒衣壳表面结构的绘制流程,用来辅助分析人肠道病毒的构象表位与中和抗体及病毒受体的相互作用。  方法:  1.从肠道病毒三种主要种型(A种型、B种型和C种型)
目的:调查心血管健康指标在中国高血压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在高血压人群中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和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研究对象为深圳市南山区60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高血压管理信息系统的高血压病人,基线调查时间为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经过纳入与排除,最终抽取了5935人,排除447名脑卒中患者,最终5488名高血压患者纳入随访队列。本研究结合美国心脏学会(AHA)的“理想心血管健康指
学位
目的: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推进,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已被证实能够与其他生物分子尤其是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PCG)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在生命体的正常活动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探索lncRNA-PCG相互作用关系是揭开生物体奥秘的重要一环,然而大部分lncRNA-PCG关系及其内在机制仍不明确。
目的:黑色素瘤是一种由黑色素细胞突变形成的恶性肿瘤,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已有研究报道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结肠癌等肿瘤的发生发展,然而n-3PUFAs能否抑制黑色素瘤生长以及其作用机制仍有待阐明。本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探究n-3PUFAs抗黑色素瘤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今后黑色素瘤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将八周龄的C57BL/6
学位
目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多种原因所致的胆汁流异常而产生的肝脏代谢性疾病。成人中最常见的胆汁淤积性肝病,一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二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本论文以非诺贝特防治PBC的最佳剂量25mg·kg-1,探究非诺贝特对3,5-二乙氧基羰基-1,4-二氢-2,4,6-
目的:研究DHA和EPA干预对肥胖动物肠肿瘤形成的影响,从炎症通路、肠黏膜屏障以及肠道微生物等方面探讨其中的潜在机制,为明确DHA、EPA在肠肿瘤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正常AOM/DSS组、肥胖AOM/DSS组、肥胖AOM/DSS+DHA组、肥胖AOM/DSS+EPA组。正常对照组、正常AOM/DSS组饲喂正常饲料,
学位
目的:全面了解2017年呼和浩特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空间分布及覆盖情况,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和建设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及合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从内蒙古卫生健康委员会及政府官方网站收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及服务人口信息,采用一系列老龄化指标如老年人口数、老年人口比重、老少比、老年人口密度、老年人口抚养比等对呼和浩特市人口老龄化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利用基层卫生机构数量、
目的:  通过大鼠侧脑室染铝,探讨在铝致大鼠学习记忆损伤中TNFR1-RIP1/RIP3信号通路及其下游MAPKs、MLKL和CaMKII的作用,为铝的神经毒性机制理论添加新的科学依据。  方法:  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溶剂对照组、Nec-1组、Nec-1+Al(mal)3组和Al(mal)3组,每组8只,采用侧脑室注射的方式对大鼠进行染毒,Nec-1组给予Nec
学位
目的:  1.探讨CHIP不同表达状态在三氯化铝致N2a细胞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中的调控机制。  2.阐明CHIP不同结构域在CHIP调控三氯化铝致N2a细胞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中所发挥的具体机制。  方法:  1.选择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作为实验材料,选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1mmol/LAlCl3染毒及CHIP质粒转染,实验分为两部分:一是观察CHIP过表达对染铝细胞tau蛋白的
学位
目的:  观察电针疗法对于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了解电针对血清前列腺素E2、β-内啡肽水平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推测其镇痛机制。证实电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电针疗法在骨科术后镇痛治疗的运用提供临床依据及实验室证据。  方法: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05至2018.03期间收治住院的40例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