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张力下的集体意识三亚回族的时空观念与社会实践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i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以中国社会呈现出的“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趋向与三亚回族表现出的“社会团结”(social solidarity)之间的关系为理论背景,通过对三亚回族的时空观念与社会实践的民族志写作,展示出三亚回族“集体意识”(collective consciousness)的被建构性(structured structure)与建构性(structuringstructure)及其社会意义。  为了具体阐释三亚回族的集体意识被建构的过程,本项研究将三亚回族的时空观念和实践活动分为“关于历史的”、“关于宗教的”、“关于国家的”、“关于市场的”四个面向。关于自身族源的历史记忆既是三亚回族在具体社会情景中彰显群体特殊性的一种表达,也是以集体意识实现社会团结的实践手段;宗教集体意识跨越了族群边界,符合三亚回族以宗教实践实现内部团结的需要;以集体面对国家的实践行动逻辑,使三亚回族作为一个整体的集体意识更加顽强;市场竞争的经验使三亚回族认识到个人力量的脆弱,三亚回族社会的集体意识也在外在压力下变得更加强烈。  当集体意识被明确的建构起来,三亚回族就拥有了消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趋向中个人与社会紧张关系的能力。这一能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三亚回族明确了自己族群在多元一体的民族国家中的定位。尽管明确了解自己历史与语言的相对于中国其他地区回族的特殊性,但三亚回族并没有以此为理由质疑自己作为中国回族的身份,相反,他们通过对自己文化特殊性的展演,不断强化着自己作为中国回族的身份认同,从而消解了文化认同与政治身份认同之间的藩篱。  第二,三亚回族寻找到应对社会转型的集体策略。三亚回族行动逻辑的核心就是以结成社会集体的方式参与社会资源的分配。对于三亚回族来说,个人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固然是人生的主要目标,但实现群体的团结则是个人谋求发展的手段,因而三亚回族在实践中自觉选择以集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发展诉求。  第三、三亚回族建构起指导个体行动的文化图示。三亚回族围绕自己的伊斯兰宗教信仰,建构起应对外部世界剧烈的变迁的集体意识。正是在社会实践与文化解读的一来一往、互进互退的过程中,三亚回族的集体意识得以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万变不离其宗。  通过集体意识的建构与被建构,三亚回族的个体在当下中国社会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产生的不解和无奈,都可以回归到集体中寻求答案和获得慰藉。这使得三亚回族的个案研究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论蕴含:人类有能力凭借“文化根基”建构起对应现代社会的应对机制,而不是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随波逐流。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的是一个在寺庙与旅游影响下成长变迁的客家山村——灵云村,试图将其置于结构化的地域社会中,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收集,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考察,展示村落的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走向开放生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积极思考的自觉意识逐渐增强。反映在日常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开始突破传统
昨天晚上,我坐车回家,路过黄河边时,立刻被那儿的美丽风景给迷住了.rn河边上长着一些郁郁葱葱的柳树,柳树旁边衬托着绿色的路灯,显得更加光彩照人.河边上还有一些五彩缤纷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金蟾献宝这件沙漠漆美石,非常像一只仰头献宝的蟾蜍。传神的眼睛,上扬的嘴角;头、身比例合谐,金瞻有着“吐宝发财,财源广进”的美好寓意,历来被视为避邪、招财的吉祥之物。金
期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与爆发的根本性原因,是信用危机,即各类金融市场主体潜在的履行债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这一危机产生的相关场外衍生品的合同内部结构复杂、交易过程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土地立体利用时代的到来,既是现代社会科技技术进步的作用,也是为了解决人口增多后土地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不足的结果。区分地上权制度的研究对于解决现代社会由于土地而引发的
1952年建立于沈阳市铁西区的工人村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在这60年中,工人村经历了建国时期的辉煌,改革时期的衰落,以及现在的社区重建。工人村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行政区域概念。在
心道法师是西北近现代佛教史上的代表人物,曾先后多次赴西北学法、弘法,弘法实践活动的场所涉及整个西北地区。法师根据自身在塔尔寺学习藏传佛教密宗的感受,融合藏汉佛教精髓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