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勒菲弗尔的"改写论"看唐诗翻译——以艾兹拉·庞德、翁显良、许渊冲唐诗翻译实践为例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hear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勒菲弗尔的翻译“改写论”是翻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核心概念是“翻译就是对原语文本的改写”。勒菲弗尔通过对改写过程中的几个因素——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定义及其在改写过程中的作用的描述来构建翻译研究理论体系,并指导翻译实践与翻译相关的活动,这一研究新方向极大地拓展了翻译研究视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对翻译研究,尤其是翻译文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用的意义,同时对我国学界也有启迪意义。具体表现在:革新了传统翻译研究模式、凸显译者的主体地位、提供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对话平台。 本论文研究的是如何从“改写论”的角度看待唐诗的翻译。 具有辉煌艺术成就的我国唐代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李白和杜甫等伟大诗人的诗篇传遍了世界各地,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在英语世界,唐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唐诗的英译工作不仅把唐诗艺术介绍给英语世界,使西方读者得到美感享受,而且还对英语世界的新诗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如现代派诗人庞德、艾略特就深受唐诗艺术的影响,从中寻找欧美新诗运动的推动力,为世人所共知。 众所周知,把不同民族的文学、特别是诗歌,从语言形式到思想感情进行翻译,是一件难度极大的工作。许多诗人、理论家们都持有“诗不可译”的观点,诗人雪莱在《诗辩》中认为,企图把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搬移到另一种语言,就好比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来化验出它的颜色和香味的数据,“因此,译诗是徒劳无功的”。弗罗斯特也认为诗一经翻译就会失去它自身的特质。语言学家雅各布森断定诗严格说来是不能翻译的。话虽然说得令人沮丧,但许多优秀译家的唐诗英译实践证明,诗是可以趋近准确而传神地译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而在另一国度传诵的。 美国诗人、翻译家庞德、我国著名学者翁显良和许渊冲就是众多优秀译家中的卓越代表。尽管他们采取的翻译方法不同,庞德用的是自由体,他没有考虑唐诗的节奏、韵律及平仄,而是重视其中的直觉印象及效果,重视“意象的并置”、“鲜明的细节”以及“鲜明的呈现”;翁显良用的是散文体,他把唐诗译为不押韵、不分行的散文体,不拘泥于词句的对应,不顾及句子的长短和次序,译诗打破了原诗句的整齐划一以及次序,译成了散文,完全抛开了唐诗原有的韵律形式;而许渊冲用的是诗歌体,他的翻译基于他著名的诗歌翻译“三美”理论,但他们的唐诗翻译都取得了成功。在分析他们各自的唐诗翻译作品时,我们可以尝试把勒菲弗尔的“改写论”和上述三位翻译家的唐诗翻译实践联系起来。本文选取了他们各自翻译的几首唐诗,分别从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方面来分析他们是如何改写唐诗的,亦即以他们的唐诗翻译实践为例来看看这一理论所具有的阐释力,进而得出一个结论:由于有这一理论的支撑,他们的唐诗翻译可以被人们接受。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作为被西方学术界公认的三大后现代文学先驱之一,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后现代创作备受关注。其后期英文作品中所使用的后现代手法也得到了极其深入细致的研究。
质量控制的目的主要为了防止并降低质量安全风险,其属于工程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工程安全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与技术、管理、组织等各方面紧密联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基于生命周期(炯)分析(ELCA)方法对生物质气化费托合成制取航空煤油进行了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评价,并针对资源利用率、可再生性、环境性对系统副产品水蒸气供热和供电两种系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词串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这是因为词串对语言产出的流畅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尤其在学术写作方面。Biber et al.(1999)认为,词串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2014年4月上001页文章题目:基于EMAT等效电路模型的耦合分析,作者刘盛,因题目有误,更正为:EMAT等效电路的实验研究。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通过几年的努力,恒生科技园运营工作已日渐成熟,园区可以为在孵企业提供的服务日渐完善:引进外部服务力量,形成相对有效的监管体系;熟悉掌握本地政策环境,为企业提供专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