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品牌主体策略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移动通讯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手机用户已超过4亿,中国手机品牌如何克服劣势,提升品牌形象,赢得竞争优势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首先在总结分析前人的品牌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手机品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通过分析外国手机品牌在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成功的经验,结合中国手机品牌自身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提出未来发展的品牌策略,建立中国手机品牌整体形象,从技术、产品质量、服务、产品文化及细分定位等方面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透过丰满的品牌内涵,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手机市场的背景状况,通过客观描述中国手机品牌和外国手机品牌的现状,提出中国手机品牌存在的一些问题。“贴牌”方式造成中国手机企业缺乏技术积累,合资引进方式外方封锁核心技术,中国手机企业无法获得核心技术,企业个体的努力缺乏足够的影响力,技术研发,尤其是手机平台技术的研发需要国家从资金和政策层面给予大力支持。中国手机品牌现阶段产品质量问题严重,“重市场、轻技术”的短期行为,造成投诉率居高不下,品牌形象岌岌可危。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市场,第三代移动通讯(3G)发牌在即,中国手机品牌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主要研究中国手机品牌定位与品牌形象策略。通过对中国手机的品牌环境研究,提出中国手机的品牌目标。通过对中国手机的品牌特征研究,提出中国手机品牌形象的导入策略、定位策略和识别策略,并对比分析了摩托罗拉公司和波导公司的不同品牌定位和形象策略。 第三章重点研究中国手机品牌管理策略,通过对中国手机的品牌资源分析,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重点提出品牌管理的八个手段:产品创新手段、价格创新手段、渠道创新手段、促销创新手段、管理创新手段、服务创新手段、技术与利润手段、品牌塑造手段。结合中国手机品牌现状,利用科学的品牌评估手段,提出中国手机品牌的发展方向,并对比分析了诺基亚公司和TCL公司的品牌管理策略。 第四章讨论了中国手机品牌推广及扩张策略。借鉴外国品牌成功的经验,提出了中国手机品牌推广策略的三个重点:塑造品牌个性策略、导入品牌管家策略以及热点传播策略。通过分析中国市场本土品牌的产业特点及国际市场发展态势,分析并提出中国手机品牌的本土扩张和国际化扩张策略,借鉴外国成功品牌的经验发展自己。展示了三星品牌成功经验,虽然三星公司进入手机市场较晚,但由于其创世界一流品牌的战略目标定位远大,加之三星公司强大的执行力和符合本土文化的营销理念,使得三星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手机行业的一流品牌。 中国手机的品牌之路才刚刚起步,对其主体策略的研究重点应该是理论结合实际,借鉴国际手机品牌成功的经验,分析最终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提出科学的有前瞻性的品牌发展策略,为中国手机品牌的发展提出一些设想,供进一步研究中国手机品牌的学者们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都在进一步提升,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也要求我国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使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能提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工业经历了供不应求,供大于求,又供不应求的多次交替循环发展过程。期间虽然受到来自包括政府、社会、用户自身等各方面的压力,但是由
一提到倒装句,大家都觉得头大.可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不就是倒装句吗?“ 倒装之后”起来"就被划了重点,它蕴含的可都是满满的抗争精神啊.国歌在玩倒装句,英文歌
期刊
本文首先明确热流道技术的具体原理并且针对热流道和冷流道技术的区别进行分析,提出了热流道模具注塑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从而更好的促进热流道技术在注塑模具中的实际应
在我国法律社会构建的进程中,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建设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明发展程度,影响法治中国的建设步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物质生活的满足造
期刊
[1]rn林孟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正沉浸在昨天打游戏时和队友配合天衣无缝而获胜的喜悦中.班主任的声音仿佛一把铁锤,无情地将他的回忆打破,碎片遍地.rn林孟应声起立,课桌
期刊
“翻转课堂”是一种基于课堂教学的新学习理念和教育系统,“翻转课堂”主要是利用非正式的教育资源来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在学生上课的过程中,利用“翻转课堂”不仅能为他们
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中国证券市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到2005年底中国有近1400家上市公司,总流通市值已超过人民币12000亿元,为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中
二十一世纪是中小企业的世纪,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活跃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却存在明显的资金不足现象: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政策不平等,难以从银行借贷到企业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困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仅需要中小企业自身的不断完善,同时需要金融机构、社会中介、信用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