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镰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抗药性分子机制的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zh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克隆了禾谷镰孢菌野生型和多菌灵抗药性菌株的β2-磁管蛋白基因(β2-tub)全序列,明确了β2-tub突变类型与该菌对多菌灵抗药性水平间的关系,并通过基因功能互补验证确定β2-tub为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基因;进一步通过人工点突变技术研究了β2-tub双点突变中各个突变与抗药性的关系,探讨了β1-微管蛋白基因的关键氨基酸的突变与抗药性的关系及其生物学功能。   以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标准菌株PH-1的β2-微管蛋白基因(β2-mb)部分序列(genbank登录号:FG06611.1)为参考,扩增了野生型菌株2021的β2微管蛋白基因全长eDNA序列和基因全长序列。测序结果表明,野生型菌株2021的β2-磁管蛋白基因编码区共1713bp,含有6个内含子,与标准菌株PH-1的β2-微管蛋白基因编码区相比有13个核苷酸的差异;该基因可编码477个氧基酸,其编码的第7位氧基酸( IIe)与标准菌株PH-1(Val)有差异;该β2-磁管蛋白与其它8种真菌的苯并咪唑抗药性相关β-微管蛋白的同源性为74-77%。通过比较禾谷镰孢菌野生型菌株和多菌灵抗药性菌株的β2-tub序列发现:多菌灵中抗(MBCMR)菌株2052和R9等,β2-Tub第167位氨基酸由笨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MBCMR菌株NT-7等,β2-Tub第200位氧基酸由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多菌灵高抗(MBCHR)菌株JT04的β2-Tub第73位和198位氨基酸分别由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突变为精氨酸和亮氨酸;多菌灵高抗诱导(MBCIHR)菌株ZF43-6、ZF43-17和MBCHR菌株J2的β2-Tub第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MBCIHR菌株52-7的β2-Tub第17位和167位氨基酸分别由甘氨酸和苯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和突变为酪氨酸。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禾谷镰孢菌β2-tub在芽管和茵丝中表达量最高,在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中的表达量次之;pl-tub在以上各阶段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   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系统,将禾谷镰孢菌β2-微管蛋白基因(β2-tub)敲除DNA片段“1-up:PtrpC-pht:1.2-down"分别导入禾谷镰孢菌野生型菌株2021、MBCMR菌株R9和MBCHR菌株JT04,利用潮霉素筛选获得转化子,使用PCR方法快速筛选获得了β2-tub敲除突变体。所有β2-tub敲除突变体对MBC均表现为超敏感,   其菌丝生长速率、产分生孢子能力、产子囊壳能力及致病力均显著下降。分别将源自禾谷镰孢菌的野生型菌株2021、MBCMR菌株R9和MBCHG菌株JT04的β2-tub回复插入至禾谷镰孢菌β2-tub敲除体后,β2-tub回复插入突变体表现出与导入β2-tub相应的抗药性水平,其茵丝生长速率、产分生孢子能力、产子囊壳能力及致病力也基本恢复。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β2.微管蛋白(β2-Tub)关键氨基酸的突变可导致禾谷镰孢菌对MBC的抗药性;β2-微管蛋白在禾谷镰孢茵菌丝生长和繁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体外人工点突变和两步同源置换法成功获得了禾谷镰孢菌β2.微管蛋白(β2-Tub)第17位氨基酸(Gly→Ser)点突变体、73位氨基酸(Gln→Arg)点突变体、167位氨基酸(Phe→Tyr)点、198位氨基酸(Glu→Leu)点突变体、第17位(Gly→Ser)和167位Phe→Tyr)氨基酸双位点突变体、73位(Gln→Arg)和198位(Glu→Leu)氨基酸双位点突变体和240位氨基酸( Phe→Leu)突变体。结果显示,禾谷镰孢菌β2-Tub第17位氨基酸突变( Gly→Ser)可导致该菌对多茵灵的低抗,第73位氨基酸突变(Gln→Arg)不影响该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第167位氨基酸突变(Phe→Tyr)可导致该菌对多菌灵中抗,第198位氨基酸突变( Glu→Leu)可导致该菌对多菌灵高抗,在167位氨基酸突变(Phe→Tyr)的基础上,第17位氨基酸突变(Gly-Ser)可导致该菌对多菌灵高抗,240位氨基酸突变( Phe→Leu)可导致该茵对多茵灵超敏感;以上所有类型的突变均对禾谷镰孢菌的生活力无显著影响。   禾谷镰孢菌βl-微管蛋白基因(β1-tub)并非禾谷镰孢菌的多菌灵抗性基因,但与β2-微管蛋白基因(β2-tub)相比,β1-tub与其它真菌中的苯并咪唑抗药性β-微管蛋白基因的同源性更高.为更好了解禾谷镰孢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性机制和禾谷镰孢茵β1一微管蛋白(βl-Tub)生物学功能。本文使用同源重组二步置换法将βl微管蛋白第167位、第198位及第200位氨基酸进行人工点突变,突变方式分别为Phe167 Tyr、Glu198Lys和Phe200 Tyr,并用二步同源置换法导入野生型βl-tub作为对照,用以评估基因操作对菌株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菌株相比,禾谷镰孢菌βl-Tub第167位氨基酸突变体(Phe→Tyr)、第198位氨基酸突变体(Glu→Lys)以及第200位氨基酸突变体( Phe→Tyr)对多菌灵、苯茵灵、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均有所下降,但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变化。禾谷镰孢菌β1-tub敲除突变体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略有下降,但其菌丝生长速度、产分生孢子能力、产子囊孢子能力和致病力均显著下降。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以肖邦夜曲为主线,结合肖邦不同时期创作的夜曲,分析肖邦在不同时期创作风格的变化。文章开头先介绍了肖邦的一生,从他生活的角度分析他不同时期创作音乐的心态变化。后又加入肖邦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夜曲,观察肖邦创作心态的变化在音乐元素,音乐风格上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肖邦;夜曲;音乐风格  一、肖邦生涯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出生在波兰,他和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一样,从小就展现
阅读,是让学生发现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的重要途径。大量的阅读,能让学生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
摘 要: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被拓宽,教师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课堂面授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是优化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本文以大学日语课程为对象,探索线上—线下授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大学日语;教学模式  1引言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已经发展了20余年。近期,在“互联网+”及国内外疫情的影响下,火爆的“互联网+教育”让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相关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和调查研究、分析研讨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激发情趣的一种学习方法
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都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不是相互独立的,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声乐作品的诠释中,需要声乐演唱和钢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
“互联网+”时代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提出无限的可能.本文提出并构建“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模式,通过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协同学习和课堂交互学习,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为此,要摆脱旧的、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
档案馆必须制定数字化声像档案材料的鉴定操作规范,以清除大量没有保存价值或保存价值不大或虚假的数字声像档案材料以保证进馆的声像档案的质量和相应数量,优化馆藏。 Arch
目前,随着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能力也不断提高,中职学校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学习习惯等德育的培养。本文就从加强中职学院的德育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