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地区四方台组沉积相与铀成矿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u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辽盆地是我国北方大型陆相沉积盆地,是寻找砂岩型铀矿主攻盆地之一。本文旨在结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北部四方台组沉积相与铀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结合野外露头、钻孔岩心和室内显微岩石学特征研究等方法,对该地区的目的层沉积相、铀源、构造等铀成矿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内铀成矿作用进行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在松辽盆地泰康隆起带四方台组识别出两种主要沉积相类型,分别是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相沉积。其中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亚相,分布于研究区西部、东部及北部地区;湖泊相分为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亚相,广泛分布于中南部。本文识别出研究区内四方台组层序边界特征,确定了区内四方台组层序划分方案。将四方台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为层序一和层序二,进而对体系域进行划分,建立起研究区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并通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完成了对研究区四方台组平面沉积相演化的恢复。松辽盆地北部四方台组砂岩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沉积物表现为近物源的特征。物源构造属性主要为混合源区,其次为切割型岛弧,表现了目的层沉积物的多元物源性。另外,区内目的层砂岩成岩程度较高,部分砂岩内可见热流体改造现象。研究区四方台组形成于盆地挤压萎缩期,其上覆明水组地层沉积末期盆地又一次在局部形成了反转构造,地层接受剥蚀形成构造天窗,有利于含铀含氧流体水的长期流入,是铀成矿的有利条件。而且,研究区西侧与北侧隆起带上出露大量的花岗岩,基底地层中可见少量的火山岩屑,这些岩石都是砂岩铀矿的重要铀源。经对松辽盆地北部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研究,认为盆地基底断裂与反转构造与区内铀矿化关系密切。铀成矿受制于构造叠加作用引起的烃类还原性流体上移对目的层的改造,其对目的层所发育的沉积相无较强的选择性。
其他文献
我国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基础和关键,高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置是核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最为安全可行的方法。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研发工作。处置库主要以“包容阻滞”为核心,以“多重屏障”手段,建设在地表以下500~1000 m深度的地质体中。因此,处置库场址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处置库场址的预选工作要从地质构造、水文条件、岩石力学、地下水理化性质以
发展核电是缓解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包壳管作为核电站重要的安全屏障,不仅用于装核燃料芯块及传递热量,也是防止核反应中的裂变产物泄漏的重要包壳结构。锆合金作为燃料包壳,面临着反应堆内材料的辐照损伤的问题,故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其组成成分有Sn、Fe、Ni和Cr等,合金元素Sn、Fe、Ni、Cr可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耐蚀性和导热性,降低表面状态对腐蚀的敏感性,其中Sn和Fe占主体,本文以最主要的
西藏昌都盆地位于三江成矿带北段,沉积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对盆地开展沉积特征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昌都盆地古近纪沉积特征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理论知识对古近系贡觉组砂岩样品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昌都盆地古近纪的充填特征及沉积环境。主要取得以下认识与结论:(1)研究区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昌都盆地古近纪碎屑沉积物成分成熟度较
说话人性别和年龄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一个子领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人机交互系统中通过说话人性别和年龄特征识别,可以实现为特定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随着人机交互系统的深入研究,用户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该技术逐渐在自动语音查询信息、无人超市、健康护理、娱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有望在未来持续增长。针对语音信号特征提取和建模算法容易受环境噪声影响,性别和年龄识别准确率偏低,年龄识别易出现信息
能源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我国在“一带一路”区域承建的众多水电项目为解决该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一带一路”水电站重大工程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对其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有利于重大工程的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本文基于RS技术和GIS技术,依据水电开发的时间顺序,参照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报工作,选取水电站上游库区10km缓冲区为生态环境研究区域,以landsat-5和landsa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我国一项创新性审计制度,能够有效提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同国外的资源、环境审计等有着一定的区别,相关研究还在探索阶段,理论体系尚不清晰,实践工作中还存在着自然资源资产信息复杂、分散,数据获取困难,标准多样,口径不一等问题。因此,如何构建一套科学的、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学科纷纷引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算法对传统学科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近年来,地质大数据的蓬勃发展更是促进了地球物理学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岩性识别不论是在地层评价,还是在油藏描述、储层计算等地质勘察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岩性识别方法存在着周期长、效率低、主观因素影响大等问题,使得地质工作人员难以及时并准确的识别岩性。目前在岩性识别领域使用较多的是神经
伴随我国精准扶贫战略推进,贫困地区间经济不均衡发展现象日益突出。深入了解江西省罗霄片山区多维贫困现况,做到精准识别、政策干预。探讨并缩小贫困地区之间差异,促进江西省罗霄山片区经济协调有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早日实现江西省罗霄山片区全部脱贫目标。以江西省罗霄山片区16个国家级贫困县(市)为例,利用2016年入户调查数据,测量单维、多维贫困及空间差异;通过构建多维贫困地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F
配位化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化学学科分支,它推动着化学的快速发展。其中配位聚合物表现出非常独特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储存分离、离子交换、传感以及催化等各个领域。目前过渡金属和镧系金属的配位行为和相关功能已经得到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知,但是对锕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的研究尚处于初步认知阶段。铀元素作为核电站中核燃料的粮食以及具有丰富的5f电子结构,研究铀的配位行为和构建基于铀元素的功能材料不
石城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是江西丹霞地貌代表之一,石城龟裂地貌主要产于晚白垩世河口组红色砂岩中。石城地质公园发育的龟裂地貌形态多样,岩石表面颜色多样,且多为偏红色调,如砖红色、紫红色、灰紫色、褐黄色等,龟裂地貌造型奇特多样,形成多种象形景观,如龟寿石、松果石、鳄鱼石、仙人犁田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然而目前国内外对龟裂地貌的研究不足,对其成因同样缺乏系统深入的阐述。本文以发育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