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菌株Guy11特异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初探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Oryzasativa)作为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供给了全球超过50%人口的粮食需求,其中主要需要分布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丝状子囊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所引起的稻瘟病作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每年导致全球范围内水稻的大幅度减产,对世界,尤其是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种植含有特定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水稻是目前防治稻瘟病最为经济环保的措施之一。然而,由于稻瘟病菌菌株受到抗性寄主的筛选压力,抗性基因对应的无毒基因极易发生变异,导致抗性水稻一般在1-3年内即会失去抗性,丧失功能。目前已克隆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已超过20个,但是已经克隆的无毒基因数量依然有限。克隆新的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变异机制及其与宿主的互作机制,对将来持续性的控制稻瘟病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中,由于稻瘟病菌菌株Guy11与FJ81278致病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首先,我们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Guy11与FJ81278进行了重测序,同时根据致病性实验结果,Pid3抗性水稻对Guy 11具有抗性,对FJ81278感病,我们推测Guy 11中携带有FJ81278中功能缺失的无毒基因AvrPid3。因此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办法对Guy11与FJ81278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uy1 1中含有大约0.87 Mb的特异序列,其中包括37个特异的假定分泌蛋白基因,通过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确认了它们在Guy11中的特异性。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这些特异基因与稻瘟病菌中已知的效应因子特征相似,即大部分特异基因编码富含半胱氨酸、在早期侵染阶段特异表达并且在不同的田间菌株内具有存在与缺失多态性的小分泌蛋白。其中,已有报道证明部分的特异基因参与了稻瘟病菌的侵染过程,例如Ung31能够引起水稻原生质体与烟草叶片细胞程序性死亡等等。特异基因的分布模式表明,在来自不同水稻寄主(籼稻和粳稻)的稻瘟病菌株中,这些特异基因具有不同的分布模式。紧接着,通过关联分析,我们鉴定了一个序列不相关但是蛋白结构保守的效应因子MAX家族成员Ung30与无毒基因AvrPid3功能上存在部分遗传关联。最后,遗传互补实验结果表明,目前还未发现能在Pid3抗性水稻上发生非亲和反应的转化子,而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实验表明,暂时没有筛选到能够在烟草叶片上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特异蛋白。综上所述,我们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获得了 37个稻瘟病菌菌株Guy11中特异的候选效应蛋白,继续深入研究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为防控稻瘟病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我国西北地区有着广泛分布的黄土,且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地下水位相对较低,因而土体常常处于非饱和状态。而由于孔隙气的存在非饱和土的力学特性相比饱和土更加复杂,大量天然土坡和工程开挖暴露出来的高大边坡的浅层土体暴露于大气中,经常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降雨和蒸发不断的反复交替循环,使得边坡浅层土体内的水气状态处于动态变化中,水气的变化引起土中吸力的改变,进而影响土的力学与渗透特性,甚至危及边坡稳定。
呼肠孤病毒科(iReoviridae)中几种侵染水稻的病毒多是由半翅目(Hemiptera)的飞虱科(Delphacidae)与叶蝉科(Cicadellidae)昆虫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的。其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
随着国际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趋缓,企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时合理人才结构的搭建与培训日益紧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在企业中逐步推
在汽车工业中,汽车覆盖件模具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表面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覆盖件的加工质量。为促进汽车模具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模具产业更好地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积极开展汽
雷锋精神一直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文明旗帜,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影响着众多中国人民,并已发展成为世代相传的精神动力和重要的精神意识形态。在新的时期,雷锋精神仍然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永恒的精神价值。多少年来,雷锋精神不断地被继承和扩大弘扬,又不断地被赋予着新时代精神内涵。中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也同时是我们祖国的最终继任者,应该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他们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与中国
近些年来,软体机器人凭借其简单的结构、多自由度、低噪声、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在许多领域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对机器人驱动器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驱动器如减速电机等刚性机构已不能完全适应这些新的设计要求,因此寻找合适的驱动器成为了关键问题。介电弹性体材料(Dielectric Elastomer,简称DE)属于介电型电活性聚合物(Electro-active Polymer,简称EAP)的一种,作为一种
茎和根是植物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两种重要器官,分别发挥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的功能。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根茎生长生理和分子机制的解释,但茎和根在生长过程中也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其遗传基础、二者协同调控植物生长的机制仍有待探究。本研究以胡杨全同胞F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调查幼苗发育过程中胚根与胚芽的生长性状动态变化。通过建立三种功能基因定位模型定位调控主茎和主根生长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第一,使用传统单一性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香花树种,于冬季或早春开花,有很高的观赏、经济和文化价值。对北京地区园林中蜡梅品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了耐盐生理研究,
丙烯腈的生产和使用带来了丙烯腈废水的大量排放。由于丙烯腈具有浓度高、毒性大、难降解性等特点,其有效处理是环境领域的研究难点之一。本文研究了nitroguajacolicus ZJUTB 06-99菌(简称“AN菌”)、活性炭纤维(ACF)、电场以及AN菌、ACF、电场耦合体系对废水中丙烯腈去除的影响。在考察电场对丙烯腈去除的影响时,以ACF、钛片为主要电极、甘汞电极作参比构成一定电位下的微电场控制
高级持续性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因其危害性大、隐匿性强等原因已成为目前最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APT检测技术的研究成果发现现有的检测方法效果均具有一定局限性,归其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传统的检测方法依旧利用入侵检测的方式去检测APT攻击,没有区分开APT攻击与普通攻击的本质区别。同时,传统方法对于整个APT攻击过程的前后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