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碳纳米管膜及其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j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膜/纤维是新形态碳纳米管材料。由于其保留了碳纳米管良好的物理属性同时克服了碳纳米管粉体与其它材料复合时易团聚的缺陷,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优异的电学及力学性能使得碳纳米管膜及其纤维在复合材料、柔性电极与器件以及驱动器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对于复合材料而言,碳纳米管膜(或称碳纳米纸)轻质及良好的树脂结合性,使其在功能性复合材料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用以解决碳纳米管粉体难复合,易团聚,复合量低及性能差等缺点。碳纳米管膜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可得到无纺型和取向型,并且材料的厚度、电学和力学性能可以调控。由于是一新兴领域,碳纳米管膜/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针对功能性碳纳米管膜/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仍较少。基于材料特殊性质(电学及电化学特性)的基础性研究比较缺乏,而这些问题将严重地限制宏观碳纳米管材料在功能性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主要研究了碳纳米管膜/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基于电学与电化学特性应用研究。采用了溶液吸滤法和固定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无纺型和取向型碳纳米管膜。通过热处理及金属粒子修饰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导电性能的碳纳米管膜,并探讨在不同导电要求的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基于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取向型碳纳米管膜的电学和力学性能,通过加捻将二维取向碳纳米管膜转变成一维碳纳米管纤维,得到了兼具良好电学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取向纤维。基于纤维电学和力学特性,采用聚电解质功能化的方法得到具有电化学驱动特性的碳纳米管纤维复合材料。该复合纤维具有无毒性,低驱动电压,高响应速率和高能量密度的特点使其在生物及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对于溶液吸滤碳纳米管膜及其复合材料,本文研究了吸滤法碳纳米管膜的制备工艺,得到了良好柔性的碳纳米管膜。初始制备的碳纳米管的电导率为70~108S/cm,具有良好的电热特性以及树脂结合性。通过一体成型的方法,将碳纳米管膜与玻璃纤维预浸料复合制备出电热除冰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并进行除冰实验。通过热处理的方法除去碳纳米管膜中残余表面活性剂并产生热交联,在保持原有薄膜柔性的基础上将膜的电导率提高至220~245S/cm,断裂应力由15.4MPa提高至43MPa。基于热处理后碳纳米管膜良好的柔性与导电性,提出了以其作为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导电基底,取代传统的电容器集电极与流体,制备出结构简单高柔性固态电解质超级电容器。验证了该电容器在不同形状下的柔性及电容特性。结果表明该电容器可在多种形状下保持良好的电容特性,最大比电容达到343.2F/g。通过沉积少量银纳米粒子的方法修饰碳纳米管膜,进一步提高碳纳米管膜的导电性能。为了保持原有碳纳米管膜的柔性,提出了原位吸附光分解以及喷雾光分解修饰法。碳纳米管膜在低银粒子修饰量的条件下,电导率可达到1700S/cm和3810S/cm。银粒子修饰碳纳米管膜满足更高导电要求的领域。针对目前防雷击与红外隐身领域高电导率要求以及传统材料的缺点,提出将修饰后的碳纳米管膜作为复合材料功能层。研究银纳米粒子修饰膜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防雷击以及红外隐身领域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红外隐身复合材料在1~13μm的范围内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最低值约为0.2。银粒子修饰碳纳米管膜防护的碳纤维基体材料,雷击后的力学残留率达到92.1%(相比空白试件),远高于未防护的62.9%。通过固定催化剂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生长出高取向碳纳米管阵列,由碳纳米管阵列制备出取向碳纳米管膜。通过加捻的方式将二维碳纳米管膜转变为一维碳纳米管纤维。采用聚电解质功能化的方法,将聚电解质特殊的电化学特性与纤维的可拉伸性和导电性相结合,制备出功能化电化学驱动纤维。碳纳米管纤维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极周围电解质离子强度发生改变,使得聚电解质的构象发生变化,而聚电解质构象变化引起纤维体积的变化。两种物质的相互作用使得功能化碳纳米管纤维具有电化学驱动特性。本文针对功能性碳纳米管膜/纤维复合材料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基于碳纳米管膜/纤维的电学和电化学特性,研究了以碳纳米管膜/纤维作为功能性组分或载体的功能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得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规律。所得结论为未来轻质、高强、功能性复合材料提供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寒区重大工程实践的日益发展―特别是高速铁路(包括快速客运专线建设),在高寒季节冻土区(如哈尔滨地区、吉林延吉地区等)陆续发现具有特殊不良工程性能且大面积分布的膨胀土。寒区膨胀土边坡失稳事例表明,高寒季节区周期性冻融作用成为诱发膨胀土路堑边坡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由于我国深季节冻土区高铁建设中新近遇到的深厚残破积膨胀土尚属国际高寒区首次发现,所以目前对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国内外均无直
光致变色材料是在光的作用下,可从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而使自身颜色也发生变化的一类材料。这种材料能用在显示器、光存储介质、紫外线探测与计量、光子计算机中。光致变色材料按材料种类可分为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和无机光致变色材料。有机光致变色材料中主要有二乙烯、螺吡喃、偶氮苯及它们的衍生物。无机光致变色材料主要有过渡金属氧化物(Transition Metal Oxide,TMO)、金属卤化物和稀土配合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日益增长的高速通信需求促使着无线通信接收机技术逐渐向高频段、大带宽的方向迈进。传统的电子学接收机已经无法满足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对多频段、大带宽信号的接收。近年来兴起的微波光子学利用光学方法突破了电子学上的限制,具有带宽大、损耗低、体积小、质量轻、抗电磁干扰等优点。随着光电子器件越来越成熟,逐渐在无线通信系统和微波雷达系统中得到实际应用,并在多频段、大带宽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随着精密设备应用的拓展,柔顺放大压电驱动系统因其结构简单、构型多样、易于控制等优点逐渐受到学者重视。提高放大倍数是增大柔顺放大压电驱动系统行程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柔性铰链的轴漂运动,柔顺放大机构存在放大倍数极限问题;多级放大机构虽然可以提高放大倍数,但难以兼顾结构尺寸臃肿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柔顺放大机构的大行程压电驱动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从运动向刚度出发,深入探讨柔顺放大
随着新一代(高)超声速及亚轨道飞行器的发展,对新一代耐热钛合金提出了新的极限挑战。目前,使用温度最高的耐热钛合金有英国IMI834、美国的Ti1100、俄罗斯的BT18y以及我国的Ti60,但是一直没能突破高温钛合金600℃的“热障”温度。而原位自生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强度、蠕变抗性、比刚度、抗冲击性、疲劳性能等都比单一材料性能好,特别适合这种航空航天极端苛刻的工作环境,具有突破现有高温钛合
过渡金属尖晶石型氧化物不仅展现出丰富的物理性质,如多铁性,负热膨胀,磁形状记忆效应等,而且在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微波器件、磁存储等,一直以来都是凝聚态物理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在尖晶石体系中,几何阻挫与自旋-轨道-晶格耦合直接影响材料的磁、轨道、结构等性质,但关于钛、钒基尖晶石中磁、轨道、结构相变的研究仍存在大量争议与不清楚之处,比如反尖晶石中磁结构与几何阻挫之间的关系等。此外,尖晶石体系
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且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经常使用的合成药物普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国内外研究发现天然产物不但具有降糖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安全性;一些植物蛋白也已被证实是可作为降糖降脂的功能性食品基料。本课题对松仁蛋白进行了系统研究,分离出对糖脂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的功能性蛋白,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药食同源食品及新型保健食品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冻
图像复原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环境、天气、相机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采集的图像通常是有噪声的和低分辨的。因此,图像去噪和图像超分辨等图像复原技术一直受到研究者广泛的关注。近些年来,研究者利用信号处理、基于先验知识和神经网络方法提出很多解决图像去噪和图像超分辨问题的方案。但这些大部分方法都忽视了复杂的随机噪声与复杂背景对图像去噪的影响、高频细节信息丢失及复杂的低分辨图像(带有噪声及未带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秸秆资源化利用,即可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又能避免污染环境,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近年来,利用畜禽粪便与秸秆混合厌氧共发酵技术有所突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采用的传统厌氧发酵工艺存在着技术壁垒,即缺乏高效利用有机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的新技术,又缺乏厌氧工艺参数优化与生物相分段调控相结合的组合调控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应用于该领域的零件逐渐趋向于轻量化、个性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一体化发展。使用传统减材加工工艺对这些零件进行加工制造,其生产周期长、制造成本高且难以保证零件具备较高的尺寸精度和综合性能。而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对航空航天零件进行结构优化和个性化设计可以更好的实现这些特征,尤其是针对形状复杂,尺寸较小的蜂窝类结构零件和功能系统部件,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对其进行整体制造,在提高构件整体性能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