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即下肢的动脉发生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相应的远端组织出现缺血痉挛坏死的症状,包括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体缺血性溃疡、坏疽等。据国内外报道,下肢PAD患病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人,可达16.42%左右。该病病程缓慢且预后差,且病因不明,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非常必要。目前临床上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三种。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后者通常是首选。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生理机能和抵抗力都有所下降,因此,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因素来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减少麻醉并发症对患者预后和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临床上,常见的全身麻醉并发症主要有呕吐、呼吸困难、肺炎及肺不张、心律不齐或苏醒延迟等,椎管内麻醉有神经损伤、椎管内血肿形成、瘫痪或穿刺部位出血等。目前尚未见关于下肢PAD手术麻醉方式选择是否与麻醉并发症风险相关的研究报道,为了减少下肢PAD患者手术麻醉并发症的风险,提供较为合适的手术麻醉方式,对两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术后并发症及可能引起麻醉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临床研究和探讨。 方法: 按照下肢PAD诊断标准,以及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06年至2010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住院诊治,且需行下肢动脉重建术的PAD患者,共200例;采用病例-对照和病例-病例研究的方法,将椎管内麻醉者编入A组,全身麻醉者为B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暴露因素信息,以及两组在围手术期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所引起的并发症情况,找出包括麻醉方式在内的可能危险因素。分析软件为SAS9.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个人嗜好、疾病构成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血压病史、心梗病史、脑卒中病史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血管栓塞史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的术后麻醉并发症和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比例都明显低于B组(P<0.05);而A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在围手术期麻醉并发症的比例却显著高于B组(P<0.05)。 与麻醉并发症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个人嗜好对麻醉并发症的影响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分类和病变分级对麻醉并发症的的影响亦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史方面的分析提示,高血压病史和冠心病史明显升高麻醉并发症风险(OR=2.56,95%CI:1.34~4.89; OR=6.02,95%CI:1.54~23.52);但糖尿病史、脑卒中病史以及血管栓塞病史尚未见升高麻醉并发症风险(P>0.05)。 不同麻醉方式对麻醉并发症风险的影响具有极显著差异,全麻并发症的风险是椎管内麻醉的104倍(95%CI:37.90~288.22),全麻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是椎管内麻醉的6倍(95%CI:1.84~19.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和麻醉方式都是围手术期麻醉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6,95%CI:1.024~1.130; OR=205.818,95%CI:57.705~734.103);病变范围是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63,95%CI:1.313~11.360)。 结论: 患者的高血压病史或冠心病史可升高麻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年龄和麻醉方式都是围手术期麻醉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范围是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下肢PAD血管重建术中,全身麻醉导致的并发症风险高于椎管内麻醉,但后者更可能出现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因此,对这类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仍以麻醉适应证及禁忌证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