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去甲基化在拟南芥应答镉胁迫中的作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1989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物镉积累阻控措施是实现大量中低程度的镉污染土地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植物对镉的吸收积累特性以及调控机制是研发上述措施的重要理论基础。近期的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是DNA甲基化可能在调控镉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植物体内的DNA甲基化模式和水平主要由DNA甲基化和DNA去甲基化动态调控,但镉胁迫是如何诱导DNA甲基化变异的以及镉胁迫诱导的DNA甲基化变化对植物镉耐性的影响机制仍然不清楚。为此,本文以拟南芥为研究材料,系统研究了镉诱导的DNA甲基化变异在植物响应镉胁迫中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以野生型即哥伦比亚型(Col-0)拟南芥为实验材料,结合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技术(WGBS)技术,首先研究了镉胁迫下拟南芥DNA甲基化组的变化。镉处理(+Cd)导致植物体内DNA甲基化平均水平升高,但与CG甲基化类型相比,CHG和CHH(H代表A,C或T)甲基化类型更容易受镉影响。采用滑动窗口方法,识别到了5806个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均是CHG或CHH类型。进一步通过基因组注释发现大多数CHN-DMRs都与转座子重叠,其分布模式与转座子在基因组本身的分布相似,这表明镉胁迫诱导了DNA甲基化水平的增加,更偏向于CHG和CHH类型和转座子。进一步采用RNA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和定量PCR技术,研究了镉胁迫对主要涉及表观遗传学过程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DNA去甲基化中的三个基因ROS1(Repressor Of Silencing 1),DML2(Demeter-like 2)和DML3的表达都被镉强烈抑制。为此,通过完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系数分析对镉诱导的DMRs在Col-0和rdd突变体(ROS1,DML2和DML3功能都缺失的突变体)之间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Col-0在+Cd下甲基化模式与rdd突变体在-Cd和+Cd下的甲基化模式均相似。上述结果表明镉诱导的DMRs与ROS1/DML2/DML3介导的DNA去甲基化的抑制有关。
  进而以Col-0与rdd突变体为材料,研究了镉诱导的DNA甲基化变异在植物镉耐性中的作用。在20μM或40μM的镉处理条件下,rdd突变体的生长显著优于Col-0,而加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处理后,Col-0与rdd突变体生长差异变小。这表明镉诱导的基因组超甲基化有利于改善植物的镉耐性。进一步研究了ROS1,DML2和DML3在植物镉耐性中的冗余性。在40?μM镉处理条件下,单突ros1、双突ros1/dml2、ros1/dml3和dml2/dml3的生长均优于Col-0植株,但仍劣于rdd三突;而单突dml2和dml3的生长与Col-0植株无明显差异。这些结果表明ROS1,DML2和DML3在负调控植物镉耐性中存在部分冗余性,其中ROS1的贡献最大。
  通过分析植物组织中的镉发现,rdd突变体根部的镉浓度明显低于Col-0;而在地上部,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另一方面,5-aza处理却增加了Col-0植物根部的镉浓度,而对地上部的镉浓度也无明显影响。这表明增加植物体内的DNA甲基化水平有利于降低根系的镉积累。进而采用非损伤微电极系统测定了根系的镉吸收速率,发现Col-0与rdd突变体之间的净镉离子吸收速率在所检测的根系部位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同样,5-aza处理对Col-0根系的净镉离子吸收速率也无明显影响。这两方面结果显示DNA甲基化的变异可能对于根系镉离子的吸收没有作用。因此,DNA甲基化水平提高所降低的根系镉浓度不是根系镉吸收减少所致,而可能是通过增强植物镉耐性改善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稀释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研究了ROS1,DML2和DML3负调控植物镉耐性的作用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镉胁迫下,细胞内应答铁饥饿过程的基因表达在Col-0与rdd突变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bHLH38,bHLH100,bHLH101,PYE,MTP3,IREG1,IREG2和IRT1等8个参与铁的吸收转运和稳态平衡的基因在rdd突变体的表达显著高于在Col-0中的表达。此外,rdd突变体根部的铁含量也明显高于Col-0。这表明DNA甲基化水平提高有助于改善根系的铁营养。进一步研究发现低铁(1μM)处理使Col-0与rdd突变体的镉耐性差异消除。上述结果表明根部铁营养改善是DNA甲基化水平提高改善植物镉耐性的原因。
  综上,镉胁迫首先抑制DNA去甲基化酶基因ROS1,DML2和DML3的表达,进而伴随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的增加。基因组超甲基化导致参与铁吸收转运和平衡过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从而通过改善植物体内的铁营养缓解镉毒。
其他文献
好氧活性污泥处理技术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广为应用,但其存在占地面积大、污染物处理稳定性差和抗冲击负荷能力低等不足,制约了现有污水厂的节能减排。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以其优异的沉降性能、高效稳定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及较小的占地面积等为污水处理提供了新方式。但高表观气速的培养条件产生的高能耗问题,以及颗粒易受微生物内源呼吸或丝状菌扩增的破坏,导致颗粒解体、去除效果恶化的问题,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本研究以低能耗下
学位
过二硫酸盐(peroxodisulfate,PDS)是一类常见的氧化剂,因其具有绿色环保、价格低廉、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近些年在水处理领域受到了日益增加的关注。PDS的应用通常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激发,使其分解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硫酸根自由基(SO4??),从而实现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高效降解。有研究发现某些碳材料能够通过非自由基路径增强PDS的氧化能力,然而潜在的反应机理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商品
学位
抗生素菌渣是发酵类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半固体废弃物,其含水率为60~90%,且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基于此特点,未经处理的抗生素菌渣极易进行二次发酵,产生臭味,对大气、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其中所残留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进入环境会加剧细菌的耐药性,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菌渣中含有的重金属对环境健康也带来一定风险。自2008年抗生素菌渣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来,菌渣的无害化处理是抗生素制药行业亟待解
近年来,随着海洋勘探技术的大力兴起,溢油等海洋污染事故频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提高海洋污染预报能力,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大的意义。海上浮油等污染物的预报大多是从模型的正演模拟角度出发。受到模型的初边值、参数以及数值格式的限制,对污染物进行长时间的追踪会产生较大的误差。目前,变分数据同化是一种能够反演模型状态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将观测数据与模型变量以优化的方式结合起来。针对
学位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microbial electrochemical system,MES)是同步实现污水处理和能源回收的新技术,在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同时产生电能、氢气和甲烷等生物能源。提高MES的电子转移及其运行稳定性仍然是实现MES应用存在的瓶颈问题。针对增强MES电子转移及其强化机制的问题,本研究构建了磁性MES,合成了磁性氮掺杂碳材料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对氧还原的催化活性和阴
学位
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片层间距小、比表面积大和边缘位点多等优异的理化性质,并且少层MoS_2具有卓越的压电潜能,在环境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论文采用自下而上的液相合成策略制备具有缺陷的二维超薄MS_x(M=Co,Mo)纳米片,并对其开展掺杂改性、光-压电催化性能以及催化机制研究,获得高性能MS_x催化剂,为开发高效催化剂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化学转化原位生成的无机-有机杂化硫化钴-三乙醇胺(CoS-
学位
学位
农田环境中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其中重金属汞、类金属砷和有机物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是典型污染物,近年来受到全球广泛关注的新型污染物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更给农田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典型污染物都可以独立或协同其他污染物共同作用从而促进ARGs的传播。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学位
学位
厌氧生物处理能将污水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甲烷、氢气等能源资源,业已成为污水能源资源回收的核心技术,研发性能高效、过程稳定的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新工艺新技术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研究热点。在厌氧产甲烷过程中,基于种间氢转移(Interspecies Hydrogen Transfer, IHT)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互营代谢需在低氢分压下进行,该步骤通常被认为是厌氧产甲烷过程瓶颈。新近研究发现纯培养条件下,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