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水/溶剂热炭化制备功能碳点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to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金属量子点,碳点(CDs)作为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水溶性好、光稳定性高、毒性低、易于功能化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本研究以生物质分子为原料,采用水/溶剂热炭化方法,制备出了一系列光学性质可调的功能化改性CDs。优化了CDs的光学性能,实现了高荧光量子产率、多色发光、固态及磷光发射,深入研究了相应发光机制。以CDs为功能组分,制备了系列新型光学复合材料,揭示了复合物各个组分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材料性能影响规律。探索了功能化改性CDs在分析检测、细胞成像及白光发光二极管方面的应用,阐明了改性后CDs的组成、结构及性能对其应用的影响机制。具体工作可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以柠檬酸为碳源,对苯二胺为氮源,水热炭化制备了氮掺杂绿色荧光碳点(NCDs)。通过TEM、AFM、FT-IR、XPS、荧光及UV-Vis吸收光谱等方法表征了NCDs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及光学特性。NCDs具有石墨化的碳核结构,晶格间距为0.21 nm,平均粒径和高度分别为3.67 nm和1.13 nm;N元素含量高达17.09%,主要以表面C=N、C-N-C、N-(C)3及H-N-(C)2含N官能团形式存在;发光具有激发波长及p H依赖的特性。基于荧光内滤效应及静态淬灭机制,NCDs的荧光能够被NO2-选择性淬灭,线性检测范围为0.02~40μM,最低检测限(LOD)为21.2 n M。NCDs细胞毒性低,可用于肝癌细胞(Hep G2)多彩荧光成像。向NCDs的制备体系中添加硼砂,得到氮、硼共掺杂蓝绿色荧光碳点(NB-CQDs)。NB-CQDs为具有石墨化碳核结构的类球形纳米粒子,晶格间距为0.21 nm,平均粒径为3.53 nm;表面具有C=N、C-N-C、N-(C)3、H-N-(C)2、B-O及B-C等含N及B基团;荧光发射具有激发光和p H依赖性,且荧光发射强度与最大发射波长受表面基团的类型和结构的影响。基于荧光内滤效应及丙酮溶剂效应,分别构建了NB-CQDs的荧光淬灭检测多巴胺及荧光增强检测丙酮的方法。制备了可用于丙酮气体荧光可视化监测的NB-CQDs/聚乙烯醇复合薄膜。NB-CQDs对多巴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1~70μM,LOD为11 n M;对丙酮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200μM,LOD为0.54μM。以叶酸为碳源及氮源,乙醇为反应溶剂,通过溶剂热炭化法制备了氮、铜共掺杂碳点(Cu-NCDs)。获得的Cu-NCDs为平均粒径为3.57 nm的类球形粒子,具有类石墨碳核结构,晶格间距为0.21 nm;C=N、C-N-C、N-(C)3、H-N-(C)2及N-Cu-N等含N及含Cu基团成功地对CDs进行了元素掺杂及表面钝化,Cu掺杂可以有效地改善Cu-NCDs的光致发光性能;Cu-NCDs在340 nm的光激发下,在410 nm及470 nm处具有双荧光发射峰,410 nm处的荧光发射中心可能来源于Cu的掺杂及配位改变了CDs表面官能团及碳核结构网。基于非氧化还原过程及静态淬灭机制,Cu-NCDs可以用于痕量抗坏血酸检测,线性检测范围为0.02~40μM,LOD为17.8 n M。以氨基葡萄糖为碳源及氮源,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硅烷功能化试剂,丙酮为反应溶剂,通过溶剂热炭化法制备了具有固态荧光发射的硅烷功能化碳点(Si-CQDs)。Si-CQDs的平均粒径为3.66 nm,具有类石墨的碳核结构且晶格间距为0.21nm,N及Si元素以C=N、C-N、Si-O-C及Si-O-Si等方式修饰在CDs表面。Si-CQDs丙酮溶液在380 nm的光激发下,在460 nm处发射蓝色荧光,且具有浓度依赖的荧光发射现象,即随着Si-CQDs浓度的增加,荧光发射峰红移;固态Si-CQDs在470 nm的光激发下,在595 nm处发射黄色荧光,发射同样具有激发光及p H依赖的特性。基于荧光内滤效应,Si-CQDs的荧光能够被Cr6+有效地淬灭,线性检测范围为0.4~160μM,LOD为34 n M。通过抗坏血酸与Cr6+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Si-CQD/Cr6+混合体系淬灭的荧光能够被抗坏血酸恢复,建立了抗坏血酸检测的方法,线性检测范围为1~80μM,LOD为84.6 n M。Si-CQD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自交联能力,可被直接地用作蓝光发射In Ga N芯片上的固体封装膜以构建白光发光二极管。一步水热炭化葡萄糖和磷钨酸(HPW)得到了基于碳点的磷钨酸纳米复合物(CQD/HPW)。CQD/HPW为单分散的准球型结构,平均粒径为1.7 nm,具有类石墨的碳核结构且晶格间距为0.21 nm。探究了反应温度及葡萄糖/HPW配比对CQD/HPW理化性质尤其是光学性能的影响。高温促进CQD/HPW的荧光发射,但是过高的反应温度(>210℃)致使荧光强度降低。随着HPW含量的增加,CQD/HPW荧光发射强度逐渐降低。CQD/HPW的荧光量子产率计算为6.8%,且荧光发射具有激发波长和p H响应性。分析了CQD/HPW中CQDs和磷钨酸的结合方式及可能的形成机制:磷钨酸通过物理相互作用(π-π共轭)及水热过程形成稳定的化学键(W-O-C)两种方式结合在CDs表面。磷钨酸能够促进水热反应中的脱水及炭化过程,并充当“电子受体”,有效地阻断CDs表面电子/空穴对的辐射复合,导致CQD/HPW的荧光强度弱于未复合的CDs。基于荧光内滤效应,CQD/HPW的荧光能够被Cr6+选择性地淬灭。与未复合的CDs相比,磷钨酸良好的得电子能力能够有效地阻碍CQD/HPW表面的电子向其他金属离子的转移,大大地提高了对Cr6+的检测灵敏及选择性,淬灭效率为98%。Cr6+的线性检测范围为2~80μM,LOD为0.16μM,该体系淬灭的荧光能够被抗坏血酸恢复,显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以木质素为碳源,邻苯二胺为氮源,分别以甲酰胺及乙醇为反应溶剂,溶剂热炭化制备了蓝光发射和黄光发射的木质素衍生CDs。对比分析了两种CDs在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质等方面的差异,并依据CDs光学性质随基团组成的变化规律推测其荧光来源,寻找荧光调控方案。两种CDs均为单分散的准球形结构,具有石墨化的碳核及含有-COOH/C=O、C-O-C、C=N、C-N-C、N-(C)3及H-N-(C)2基团的表面,晶格间距均为0.21 nm。黄光CDs的粒径尺寸(11.59 nm)大于蓝光CDs(8.09 nm)而N含量则低于蓝光CDs,表明sp~2杂化共轭结构域尺寸的增加和N含量的降低导致CDs荧光的红移。将蓝光CDs和黄光CDs分别与聚乙烯醇混合封装到脱木素木材中构建了具有绿色和红色室温磷光(RTP)发射的发光透明木材(LTW)。LTW的RTP来源于CDs中的C=O/N基团,石墨化程度的增加和N含量的降低导致RTP红移。该LTW可用于实时及可视化监测室内甲醛污染,在20~1500μM(LOD=1.08 n M)和20~2000 m M(LOD=45.8 n M)的范围内,分别实现对甲醛具有颜色响应的比率计荧光和延迟的磷光检测。
其他文献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典型的森林依赖地区,与其他资源型城市相类似,“资源诅咒”也成为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无法绕过的话题,当地居民的生计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但以往的研究普遍以静态分析为主,鲜有涉及职工家庭生计系统的动态、对比研究。同时研究内容以职工家庭的收入、就业、社会保障等具体事项为主,鲜有研究职工家庭生计系统的适应、恢复能力。因此,本研究将生计恢复力引入到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计系统的
学位
随着中国城市化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成为引领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植被覆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到城市化的稳定性和质量水平。但植被资源的长期过渡消耗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尽管,一系列国土绿化保护与建设措施有效遏制了植被资源枯竭,但是,植被的自然属性决定植被资源恢复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彻底解决植被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将
学位
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方略,要求林业承担起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生态根基的伟大使命。森林能够为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林业发展方式已从追求经济效益转向生态效益,步入生态建设为主时期。由于公共产品、外部性等原因造成的市场失灵,森林更多的是以非市场化的方式对人类福祉作出贡献,长期缺乏科学的价值评估。传统的森林资源核算体系对
学位
林业经济增长是林业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有效推动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产业经济增长一直是国有林区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随着“天保工程”、全面禁伐等林业政策的实施,林木资源开发利用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以木质林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以非木质林产品为主的资本密集型林业产业布局尚未形成,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国有林区长期存在的体制性、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经济发展,提出“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等重要论断。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资源,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林业资源存量的主体。但我国重点国有林区自身的经济基础薄弱,“资源诅咒”现象凸显,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制约着林区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两座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发挥再造生态环境新优势,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为保护环境和发
学位
作为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公园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为驱动,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供给生态产品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森林公园旅游是森林旅游产业的最为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林业持续经营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森林公园旅游随之也暴露出发展不均衡、生态安全问题突出、综合效益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森林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承载力视角研究我国森林公园旅游发
学位
木材剩余物和废弃物的高效转化和功能化利用一直是木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纤维素作为木材三大组分中含量最高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分子结构规整、表面官能团丰富、多级尺度等诸多优点。因此开发这种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可大规模生产的纤维素基催化材料,对其转化途径、构效关系和功能用途开展研究是本论文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以天然丰富可再生的木质纤维为原料,在纤维素的多级尺度上加以调控来实现高性能催化材料的制
学位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森林不仅能够提供林产品,维护生物多样性,而且在调节气候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化异常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森林生态安全,制约了经济社
学位
生物酶催化法处理环境水污染物是绿色高效的污染控制方法,逐渐成为未来解决环境水污染问题的发展方向之一。漆酶能够催化酚类、芳香胺类及芳香羧酸类化合物的氧化降解又不产生有毒副产物,使其在木质素降解、印染废水脱色、环境修复等领域有着极大应用潜力,但是漆酶制剂的高成本、低稳定性和难以回收利用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固定化酶技术是提高漆酶稳定性、重复使用性以及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其中载体材料
学位
木质素作为丰富的天然芳香聚合物,可再生可生物降解,但由于其自身结构复杂,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工业废弃物,不仅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且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本论文以木质素的光学性质以及光热性质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其独有的化学结构特点,制备了光转换薄膜、光管理薄膜以及光热转换薄膜,并分别应用于植物光合作用,太阳能电池以及光热焊接领域中。开展木质素发光与光热性质研究,有利于推动木质素在光致发光与光热转换领域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