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副词“不必”句法语义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q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副词系统中,表达否定概念的否定性副词是其中常用的一个类别,对于语义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成果中,对于“不”“无”等单音节否定副词的研究较为深入和成熟,对于由“不”“无”等衍生出的双音节副词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规模,但尚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本文在由“不+X”所构成的系列双音节副词中,如“不必”“不过”“不用”“不断”“不要”等,通过语料库使用频次的对比统计发现,“不必”不仅使用频率最高,并且在句法语义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性的特点,这是确立本选题的重要依据。
  本文绪论部分首先解释了选题的缘由:一是“不必”在同类表否定意义的双音节副词中具有高频性,二是由“不必”构成的句法结构体在句法表层与语义深层都具有较为丰富的特点,三是学界关于“不必”还有一定的可深化研究的空间。其次,在广泛搜索及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必”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研究方法:是以三个平面理论为指导,结合范畴语义理论、复句研究理论,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语料库分析法、描写与阐释相结合等方法,对“不必”这一副词进行详实深入地分析,在细致描写其表层句法结构的同时,进行深层语义结构的阐释。
  本文语料来源为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汉语语料库。经过反复筛选,我们在其中选取“不必”作副词用法的1108条有效语句,运用于对句法结构体中“不必”用法的分析及相关数据的统计;为保证语料的全面性,选取16203条语料,用于由“不必”组成的四种固定格式“大可不必”“更不必说”“自不必说”“固不必说”用法的分析及相关数据的统计。
  本文对相关词语的释义主要借鉴了《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等工具书。
  文章两大主体部分均围绕现代汉语副词“不必”的用法展开研究。其中,对“不必”的句法分析,通过对自建语料库的全面把握,最终确定从四个方面展开,依次为:“不必”与后续词语的组合、“不必”与副词的组合、“不必”的连用与替换、“不必”与其他词语构成的固定格式。
  对“不必”的语义分析,是在句法分析基础上展开的,借鉴语法学的范畴语义理论、复句研究理论等,将“不必”在句法结构体中的语义分为否定范畴、时间范畴、语义关联范畴三种类型,对之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
  文章的结语部分,在概括全文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学界首次对“不必”与其他副词的组合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揭示出它作为否定副词的个性用法。我们发现,“不必”作为副词,与副词家族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它不但与大部分副词中的次类有着密切的组合关系,在组合位置方面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既能作为前置词,又能作为后置词,从而构成了两类不同的句法格式,表达不完全一样的语义。
  第二,发现“不必”修饰性质形容词的时候,需要加上程度副词“太”、“过”,原因是性质形容词是“无界”的,经“不必”修饰后,在主观上体现出弱化的有界特征。“不必+太/过+A性质”格式的整体意义主要倾向于主观上不期待达到某种标准,呈现弱化的量幅。
  第三,发现了“不必”在语言使用中,与同义副词相互替换的现象。此种现象出现在复句中,是语言表达者为追求语言的变化自觉进行的言语调整行为。
  第四,首次关注到了由“不必”组成的固定格式“大可不必”“更不必说”“自不必说”“固不必说”。我们发现,在日常使用中,“不必”与“说”的粘合性较强,常常会形成此类习用格式。这些格式的运用,避免了话语的重复与赘余,在肯定陈述一个事实的时候,往往引出一个新的话题,起衬托递进的作用。由“不必”本身衍生出来的“大可不必”,在话语使用中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表明说话者的一种主观态度。
  本研究旨在揭示现代汉语副词“不必”在句法与语义层面呈现出来的多样性特点,所得出的结论,可以进一步丰富现代汉语否定副词的理论研究系统,部分研究成果还可以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其他文献
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作家埃莱娜·西苏提出的女性书写理论呼吁女性夺回被父权制文化支配的身体,以生理功能的系统体验为基础,勇敢言说被压抑的性别意识,建立新的话语体系。女性向网络穿越小说是网络文学中最典型的女性书写文本。它以“穿越”的方式,实现了女性书写理论的“反抗”:从现代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是对现实世界的消极反抗;穿越女主人公们不愿接受封建女性悲惨的人物设定,在戏仿历史的虚拟时空中再次反抗;作者们一
学位
应劭,汉末人,生于累世通显之家,卒于鄴地。官至泰山太守,任职期间曾镇压黄巾军起义,后因迎接曹嵩不利,导致曹嵩被陶谦所杀,应劭怕曹操追责,弃官而寄袁绍篱下,被封为中军校尉。此后应劭在政治上再无所作为,转而著书立说。《后汉书·应劭传》云:“父奉为司隶时,并下诸官府郡国,各上前人像赞,劭乃连缀其名,录为《状人纪》。又论当时行事,著《中汉辑序》。撰《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
学位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成长期创伤体验与乱世创伤体验造就了她自卑、孤僻、敏感的个性,也促使她走上文学创作之路。20世纪40年代她初踏文坛,便以精炼圆熟之作惊艳了彼时枯竭干涸的沦陷区文坛,很多人以“天才”来解释她让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萨默赛特·毛姆是英国著名作家,其作品在全世界读者中颇受欢迎。他的个性与创作深受其童年创伤体验与乱世创伤体验的影响。论文从自证、他证、创作思想、创
学位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世界丰富博大。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瑞典学院的演讲辞——《讲故事的人》以对母亲和故乡的回忆为主题,深情地讲述了自己对母亲、对故乡的眷恋,并由此阐述了自己的创作追求和文学理念。在莫言的记忆中,母亲、故乡、大地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性存在,他对母亲的诉说,既是对故乡的诉说,也是对大地的诉说。母亲、故乡、大地三者紧紧地缠绕在一起,构成了莫
学位
本论文在梳理叙事诗的演变历程、研读相关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秉承创新、求实的原则,重点对20世纪40年代叙事诗的内容和主题、艺术成就与创新,以及这一时期叙事诗繁荣的原因和意义、不足和局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导言部分梳理了现代叙事诗发展的三个时期,即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第一个十年的初创期,1927年到抗战全面爆发的发展期,二十世纪40年代的繁荣期;分析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繁荣的两个时期,即魏晋时期和唐代;并
学位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发表了关于中国文学艺术方向的重要讲话(简称“北京讲话”),提出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文艺主张。这次讲话,以社会主义的文艺实践为基础,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发展规律,形成了新时期中国气派的文艺观,推动了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与发展,助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气派文艺观,与毛泽东的文艺观一脉相承,是对毛泽东文
学位
第三代导演是按照代际划分的导演群体,是中国电影史上涵括人员较多、创作时间跨度较大、政治意识形态性较鲜明的导演群体。他们秉持着现实主义原则,始终坚持走民族化电影的道路,在时代需求和政治规训下积极进行审美探索,在影像叙事上建构了自己的美学特色,架构一套相对完备的叙事体系:以政治意识形态为创作核心,创造了独特的镜语隐喻叙事,赋予了影像民族化美学特质。  建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论文将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
明清小说中葫芦功能类型多种多样。自先秦至金元时期,诗歌、戏曲、赋等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中都有葫芦意象。葫芦意象在明清小说作品中呈现的特点与前代不同,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因此,将明清小说作品中的葫芦意象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功能类型,论述葫芦与道教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梳理了明清小说中葫芦的功能类型。葫芦能做斗法工具,具有囚禁、吐纳水火、兵马及宝器、躲藏避险和直接幻化的
学位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把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战略加以推进。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中,孔子学说及其衍生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欲明孔子思想,须先从《论语》入手,因为“孔子一生仕止久速,造次颠沛,纂修删述,圣德大业,靡一不具《论语》”。因此,《论语》作为研究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学说最基本、最原始的重要文献之一,在儒学史乃
学位
《世说新语》以其语言简约和篇幅相对短小的特点,被人们称之为“尺寸短书”“丛残小语”。也正是因为《世说新语》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决定了其对背景和人物等各方面内容交代得十分简略。文本内容的简略,让读者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感到吃力,因此结合注释本阅读文本成为阅读者理解文本的必然选择。  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本注释会带有不同历史时期注释者的思想倾向和学理观点,每个注释本的倾向性和侧重点各不相同。论文通过研究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