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年4月间,日本驻长春领事馆收买汉奸郝永德,擅自将距长春东北约30公里的万宝山地区500垧土地,转租给朝鲜人耕种,从而引起中朝两国农民争水争田的重大纠纷。7月2日,日本驻长春领事馆派驻军警,对平沟的中国农民进行野蛮镇压,之后又捏造事实电达朝鲜,蓄意挑拨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造成朝鲜各地发生了大规模的排华惨案。“万宝山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为转嫁国内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加紧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而蓄意制造的一次大规模的反华事件,是继皇姑屯事件之后,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为寻找机会出兵东北,而蓄意制造的一次试探性军事行动。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我国作家李辉英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万宝山》,并于1933年3月由上海湖风书店正式出版。本论文的选题跨越了中文、历史两大学科,拟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和历史学研究方法,对所掌握的各种文史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以围绕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左翼小说的叙事模式对李辉英的《万宝山》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首先对万宝山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以及实质影响进行概述,然后探讨作者李辉英的生平以及《万宝山》的创作缘由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从公文、报刊、事件亲历者叙事与小说叙事,和中日朝三国的叙事差异及其在小说中的表现两大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万宝山事件的叙事迷雾,然后得出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具有差异性的结论;第三部分,从《万宝山》的创作特点看左翼小说的叙事模式。通过以上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万宝山事件”发生的大背景下,理清作家把握文学与历史关系的脉络,其中重点掌握作家如何在真实、复杂的历史事件中驾驭非现实的小说叙事,从而得出左翼小说叙事具有鲜明的革命立场、速写式的创作模式,以及审美价值缺失等创作特点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