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前期湖南省议会制度研究(1922-1926年)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lkj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初以来,地方割据,重建中央集权举步维艰。有门罗主义者不再对通过军事手段重建统一报以希望,而是倡导各地实行省宪自治,最后实现联省建国。湖南是这一主张的最先践行者,并在1922年元旦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省宪法——《湖南省宪法》,从而走上了探索省宪自治的历程。根据《湖南省宪法》的权力架构,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模式,三权相互平衡制约,共同参与省宪自治。在这三权中,省议会又占据突出地位,省议会不仅享有立法权,还有财政议决权、弹劾权等其他权力,在省宪自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即以1922—1926年的湖南省议会为主要研究对象,记录了其从无到有的过程,并选取了省议会提出的几个重要议案加以分析,从而研究这一时期的省议会的全貌以及在自治期间发挥的作用。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省议会成立的背景。在这一章主要探究了省议会成立的背景,也即省议会是新士绅力量崛起的延续,省议会在最大限度上吸纳了这些新士绅的参与,同时湖南在近代以来,成立了多届议会,经历了代议制度的最初训练,省议会的成立有一定的实践基础。第二,省议会成立更广泛的背景是清末以来地方势力的迅速扩张,重建统一的集权国家困难重重,加之此时联省自治思潮兴起,湖南成了最先实现省宪自治的省份,也正是基于这一大背景,才有了省议会的成立于运行。第三,省议会成立的最直接的法律渊源是《湖南省宪法》的制定与颁布,在省宪法中,明确了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并设专章对省议会的权力地位予以明确,故而《湖南省宪法》是省议会的最高权力合法性来源。第二部分为省议会的选举与成立。本章主要介绍了议会选举的主要法律依据,通过阐述《湖南省宪法》《湖南省省议会议员选举法》等法律对于省议会选举的主要规定,来探析省议会选举的法律规制。同时还从分析选民与候选人资格入手,进一步探究了第一届省议会的选举程序与现实中状况,并归纳了此次选举中的两个新亮点。第三部分是省议会的制度设计。本章主要以《湖南省宪法》、《湖南省省议会组织法》等与省议会有关的法律文本为分析对象,概括出省议会的组织结构与议事规则,总结出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议决权、官吏初选权等主要职权范围。并从对省议员的监督和对省议会的制约两个角度来分析法律文本对省议会的权力限制。第四部分是是省议会重要个案分析。本章仅选取省议会在自治期间的三个典型事件,分别是1923年省议会与财政预算案、省议会与《大公报》停刊案、省议会在护宪与修宪中的表现,对其加以剖析,以分析省议会在自治实践中的样态。在这三个事件中,既有省议会以宪法为依据坚决要求省政府缩减军费,惹得省务员全体辞职的坚守,又有省议会以通过议案的形式干涉《大公报》言论自由的谋私。既有谭赵之争时省议会护宪、省议员要殉宪的卫道精神,又有北伐军攻入长沙时,众议员溃散的不堪。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公共艺术文化的视角,研究了延安地区红色文化旧址中雕塑的应用,首先对红色文化旧址进行分类定位,确定哪些旧址为红色文化旧址并进行归类筛选,选出几个较为典型的红色文化旧址作为主要参考案例,其次以公共艺术文化结合红色文化的视角切入进行深入的研究。红色文化旧址存在的意义是纪念我国悠久历史的发展,并传递优秀红色文化的内在人文精神,所以在保护红色文化旧址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各类不同形式的载体来加强国人的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凸显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精神标识,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突出优势。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受到来自国内外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且在自身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和教育实效性不足等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如何为思想政治教育寻找源源不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逐步走入大众的生活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技术涉足领域范围极广,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然而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出现也给现行著作权法带来了一定冲击,当前我国学界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属性、法律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明确回应。面对新挑战,规避问题不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相关问题,以便给予人工智能生成物最
中国写意人物画是区别于工整细腻的特殊存在方式,重神韵和笔墨的情趣,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境界与情感的表达,其概括、归纳以及简练多变的表现与装饰性的形式语言存在一定的联系,装饰性相较于其他表现手法在写意人物画创作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实践性。装饰性形式语言为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创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当下写意人物画立足传统,融贯东西,汲取精华,不论在绘画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还是在材料的运用、新技法的探索等方面
根据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显示,符合公民科学素质标准的比例仅为8.47%,由此可见科学传播的必要性。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体系和模式开始发生嬗变,但政府依然是科学传播的主导者,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政府的引导。与此同时,以果壳为代表的民间科普组织也进入发展的高潮阶段。本文选取政府科普微博代表科普中国和民间科普微博代表果壳,通过对两者微博的媒介呈现和传播效果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
近年来,美术界对当代艺术家的研究越演愈热,方力钧等当代艺术家的成功案例成为美术界和教育界反复探究的焦点。众所周知,方力钧等人的成功得益于他们在1980年代接受的高等美术教育。但他们的创作理念、审美追求,与当年正统的美术教育观念大相庭径的。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何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成才之路看1980年代中国美术教育之得失?对其深入剖析,于当下中国美术教育的推动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一定的学术价值。第一章,“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关键性生产要素对个体创新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从事知识劳动的知识型员工来说,挖掘、利用多样性知识,增加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数量和质量的能力构成了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对其创新绩效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影响知识型员工获取知识的因素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管理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研究发现,人际沟通的学习效率是阅读的十几倍,个体更倾向于从与他人之间的互动而不是文件资料中获取知识,人
在企业推动管理模式转变、促进组织结构优化过程中,激发员工主动性、发挥员工主动精神、促进员工自发行动对提升企业效率至关重要。上下级互信的组织环境为员工构建起安全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推动员工工作态度、工作动机、工作行为的转变。如何凭借信任关系、借助员工对上级信任的感知来降低其人际风险评估,引导员工自发承担角色外行为,成为现实中亟待破解的问题。探索感知信任对员工行为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逐渐成为信任研究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