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提升途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i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建设的快速增长以及强烈的发展诉求使得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由以GDP为导向的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科技、人才、环境和效率,因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构建集约高效的城市空间格局,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显得迫切重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研究基础上,以杭州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其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出发,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当前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并提出促使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杭州高新区建设用地结构、建设用地利用强度、低效建设用地分析发现,目前区域土地利用主要存在3个问题:①城市用地结构不够合理,布局缺乏规范。②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快,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少。③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低,亟需盘活。(2)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杭州高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从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宜居四个维度选取13个具体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杭州高新区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杭州高新区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高,全区的总体分值为84.57分,其中生态宜居度分值最高,土地利用程度次之,投入产出效益分值最低,仅为74.21分;生态宜居度分值达95.46分;土地利用强度分值达89.67分;投入产出效益分值达85.88分。说明杭州高新区目前正处于产城融合中期阶段,在城市建设时,已关注到城市内涵的提升,但人才、科学技术的投入及产出效益方面距目标的实现还有一段距离。(3)针对杭州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及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杭州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提升途径。主要有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的优化、新增建设用地效率的刚性管控、存量建设用地的弹性盘活、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和约束四个方面。
其他文献
养老基金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提出“从摇篮到坟墓”全方位社会保障的观点以来得到充分的发展。各国纷纷建立起养老基金作为国民老年时维持生活水平的经济保障。然而,随着养老基金与社会、经济等众多因素的交织,养老基金不仅被赋予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还被赋予促进经济发展、优化就业结构等经济预期,养老基金也成为反应一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
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一直被视为人类胃肠道的瞬态居住者,因为能抵制一些苛刻条件,如高浓度盐、低水活性、低温和低pH条件等,使其能在存贮过程中得以更好的应用。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鹤煤公司八矿煤层中瓦斯含量逐渐增加,煤层透气性变差。经过试验研究,应用了瓦斯抽放综合技术、水力增透和带压封孔+低浓度修复技术,有效降低了工作面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电力行业有着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以对我国当前的电力工程的发展情况观察结果为基础,分析电力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管问题存在的弊端,对其中的问题制
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是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新模式自2005年2月20日正式运行以来,东城区已解决城市管理案件一万多件,结案率达90%以上,一批多年未得到解决的城
为了优质高效地完成煤层气掏穴井的掏穴施工任务,在分析昌试1井钻探施工工艺及铣割、掏穴技术基础上,总结了一整套陶穴井的施工工艺和切实可行的掏穴技术措施。实践表明,该措施
通过分析不同采样地点煤心样品在自然解吸过程中的煤层气组分,对煤层气中重烃浓度与煤化程度、煤层埋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等煤化程度的煤对应的煤层气中重烃浓度较高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联合含镁极化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过渡环节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虽然时间零散,却孕育着大量的教育契机。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幼儿在幼儿园里不仅仅在集体教育时能学到知识,过渡环节更为他们自由的探索与发现提供了条件。这段时间内,教师并不是旁观者,而是幼儿行为良好的引导者和思维的开拓者,在过渡环节中,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不仅仅可以帮助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身心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通过调制非均匀光子通量分布,能够在保证靶区剂量覆盖率、适形性的同时降低危及器官和周围组织的受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IMRT计划设计中,由于理想的优化目标提前未知,物理师通常会参照统计所得的临床规范选择目标,再利用人工试错的方式对其反复调整直到计划满意为止。但该种方式会导致计划设计效率和计划质量完全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