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标示的可及性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g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语篇层面上,以法汉对比为背景,讨论第三人称代词所标示的可及性问题。在阅读法文小说Candide及其中文译本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原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相对于译文而言较难理解。我们受到了回指研究中的认知流派所提出的可及性理论的启发,并对其进行了一些优化,尝试对法汉两组语料中一定数量的第三人称代词的可及性进行定量统计。统计通过以下三项指标实施:名词短语间隔距离(DNP),小句间隔距离(DC),先行语显著性(PRM)。统计数据显示,总的来说,对于DNP和DC两项指标而言,法文语料的平均值高于中文语料;而对于指标PRM而言,法文语料的平均值小于中文。因此,中文译本中第三人称代词所标示的可及性的确相对于法文原本有了提高。这验证了我们觉得中文译本中第三人称代词相对较好理解的最初印象。根据三项指标DNP,DC和PRM,我们对法汉语料中的12个语段进行了分类和具体分析,发现了法汉翻译中第三人称代词的处理存在着以下四种趋势:变形,后推,分指和省略。为了找到可及性提高和回指理解简化的根源,我们将12个语段分为标记性个案和非标记性个案两大类,前者意味着翻译过程中对中文习惯用法的背离,而后者则意味着对中文习惯用法的遵守。于是,可及性提高和回指理解简化可归因于语言的习惯用法和译者意愿的相互关系,即主客观诸因素的合力。最后我们还发现,总的来说标记性特征和翻译处理类型之间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对应关系,原因在于翻译处理本身具有一定灵活性。总而言之,无论语言学的模型、统计、分类和具体分析过程如何,在翻译实践中简化对第三人称代词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简化对整个译文语篇的理解将是大势所趋。
其他文献
对近年来黄精延缓衰老作用的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认为黄精延缓衰老的作用是通过多种途径而实现的,可能与其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激活内源性防御自由基损伤的物质和抑制
<正> 中药在应用前必经加工炮制,如洗净鲜用,或切碎干燥,或再加辅料进行炒炙、煅煨、蒸煮等传统加工,历为医家所公认。本人在教学和临床中发现个别药物使用或讲解时不能符合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在区域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四类主体功能区的构想。该构想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即国家通过宏观政策和宏观调控确保区域经济非均衡度
数字资源比其它任何形式的信息资源更容易丢失和损坏,这主要在于其存储介质容易受损,一旦受到热、潮湿、污染、磁场干扰,或者读写设备出现故障,存储的资源就会衰减或者丢失。
高速数据采集在军用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研究设计并实现一个导引头高速射频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是导弹导引头信号采集及预处理测试平台的一个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老年问题是西方发达国家公众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许多发达国家都通过立法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完善我国的老年福利制度,让
人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所以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人的身心健康为重要前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以及对自身的健康要求、自
从1998年我国正式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到2004年“人权入宪”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系列举措都体现了我国法治导向的巨大转变。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