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新旧两种治疗方法对创伤性骨髓炎的治愈率差异,从中挑选一个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进一步研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的调配、制作和使用方法。本研究将为众多医疗工作者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提供一个更安全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方法:本课题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髋三科、骨髓炎科、骨不连科 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慢性创伤性骨髓炎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 65例患者均符合给出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X片和骨折端CT,以了解骨折端特别是死骨分布情况,但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还要拍摄MRI,以进一步更加详细的检查,并同时进行入院常规检查(主要有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生化)和血沉和C反应蛋白测定;术前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如初次培养为阴性,可重复 2~3次;术前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检查结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前调整部分患者全身状态:请内科会诊调整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基本状态,使其能耐受手术创伤的影响。如敏感抗生素为头孢类或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必须做皮试。所有患者本人均接受自制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术或者清创灌洗引流手术,并分别签署知情同意书。
手术均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手术室进行,在严格限制手术室内参观及流动人员数量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并且所有手术人员均带双层无菌手套。术区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单,然后逐层切开,如果原有内、外固定器材的应先取出内、外固定物,再充分彻底的清创,并剔除坏死骨块,折端与骨干相连的死骨也应适当清除,直至出现“辣椒粉征”,硬化骨表面可做骨皮质切剥,刮除炎性变的组织,然后将病变组织术中快速送检,并将局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外固定物,如局部炎性反应较轻,且术前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或者非耐药菌,则根据情况一期取自体髂骨松质骨植骨(但一般尽量选择暂时闭合切口,留待二期重建);而后行自制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术或者局部灌洗引流。治疗组术中使用的骨水泥为: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生产的丙烯酸酯骨水泥(PMMA),每盒 40g,粉料分两袋包装,配 10ml 液料两瓶。所使用的抗生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替安、头孢孟多、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均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药房招标购进国内各大药厂生产,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术后观察记录切口和局部以及全身情况,拔除引流管时末端积血送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查,根据结果和病人局部及全身情况适时调整静脉用药,术后 7天、14天、1 个月分别观察记录体温、切口愈合情况,观察局部是否存在红肿热痛等症状体征,必要时复查血常规、血沉、C 反应蛋白以及肝肾功能,检验结果和细菌学结果均详细记录。
术后3个月左右拍片复查,观察记录切口和骨愈合情况,必要时再次复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特别注意有无复发迹象。
结果:治疗组:自制含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术者 38 例,其中 1 例股骨骨髓炎病人局部窦道复发,后经再次手术清创并含抗生素骨水泥块填充术后治愈。其余37例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切口均愈合良好,拍片亦未见局部感染存在征象,其中一期植骨的9例均可见折端骨痂生长,治愈率为97.3%。
对照组:灌洗引流患者共计27例,最终19例感染得到控制,治愈率为70.3%。
结论:
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采用自制含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术前进行细菌培养在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自制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术用于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比传统的治疗方法(清创、灌洗、引流等)疗效更为肯定,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而且毒副作用较少。自制含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术与使用市售成品含抗生素骨水泥及骨水泥珠链比较,所选抗生素更有针对性,也可联合用药,价格低廉,制备方便,具备一定的优势。自制含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术中药物常用量可参照:抗生素量:骨水泥=1:10的比例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