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物体外血小板线粒体机能观察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wangha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不同物种生命周期不同,且生命差异较大,但最终都会衰老和死亡。影响物种生命的因素众多,衰老的机理也极其复杂,主要与环境和遗传两方面相关。如免疫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自由基因学说、蛋白质合成差错累积学说等。近年从分子与基因水平上提出的基因调控学说、端区假说、DNA损伤修复学说、以及线粒体损伤能量耗竭学说已成为衰老机制研究热点。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众多因素导致衰老的共同通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是生物细胞生成ATP的主要场所,有资料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时膜电位(Δψm)的耗散是细胞发生早期凋亡的重要标志和机制之一。已发现线粒体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枢纽作用。机体内血小板线粒体机能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整个机体细胞线粒体的机能,而不同生物间线粒体机能可能不同,因此观察不同生物体外血小板线粒体机能可能有助于掌握不同物种间线粒体机能特征,进而了解不同生命体间寿命差异的相关线粒体因素。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数种不同物种体外血小板线粒体的ATP含量,并比较不同物种间体外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的异同及温度对其影响,了解不同生物间线粒体机能特征与生命周期的可能关系,及环境温度变化对其影响,为衰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第一部分:使用流式细胞仪观察非洲鲫鱼、中华草龟、鸽、SD大鼠及健康成年人的体外血小板在各自生理温度下线粒体膜电位的高低。用完全随机分组法从每个物种中各取6个样本。每个物种又分空白对照组和JC-1组。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不同物种血小板线粒体ATP含量,用完全随机分组法从每个物种中各取6个样本。 第二部分:使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中华草龟的血小板线粒体在三种不同温度下膜电位的变化趋势。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4℃、15℃、25℃三个温度。每个温度组分别有空白组和JC-1组。 第三部分:使用流式细胞仪观察非洲鲫鱼,中华草龟、鸽、SD大鼠及健康成年人体外血小板在同一温度下线粒体膜电位的高低。用完全随机分组法从每个物种中各取6个样本。每个物种又分空白对照组和JC-1组。 第四部分:在高倍镜下对不同物种血小板进行计数。用完全随机分组法从每个物种中各取6个样本。 结果: ①不同物种在各自生理温度下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的高低不同,其中鱼膜电位最高,龟最低。不同物种体外血小板线粒体ATP含量不同。其中龟的线粒体ATP含量最高,为24-27mg/μl。鼠的线粒体ATP含量为7-10 mg/μl。鱼、鸽和人的线粒体ATP含量较低,约为龟线粒体ATP含量的10%。 ②随着温度的升高乌龟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呈下降趋势。龟线粒体膜电位在4℃时最高,15℃时其次,25℃时膜电位最低。 ③同一温度下,各物种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之间有差异。在4℃组里,龟线粒体膜电位最高,而且龟、鼠和人三物种之间线粒体膜电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5℃组中,龟线粒体膜电位最低,且与鼠、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7℃组中,鼠的线粒体膜电位高于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④不同物种体外血小板数量不同。其中,鼠与人的血小板含量最多,为350×109/L~500×109/L。鱼、龟和鸽含量较低,为20×109/L~60×109/L。 结论: ①不同物种血小板在体外各自生理温度下,线粒体膜电位和血小板线粒体ATP含量不相同,其中鱼膜电位最高,龟线粒体ATP含量最多。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与物种寿命无明显联系。 ②随着温度的升高,龟体外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呈下降趋势;鼠线粒体膜电位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人线粒体膜电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环境温度变化对不同物种线粒体膜电位影响不同。 ⑨不同物种血小板在体外相同温度下,其膜电位高低不完全相同,组间比较有差异。表明不同物种的线粒体代谢状态不同。 ④不同物种体外血小板数量也不完全相同。其中人和鼠血小板含量较高,鱼、龟和鸽含量较低,血小板数量与物种寿命无明显联系。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高等学校扩招大局,本科高校异军突起,或升格或合并,搭上了升格合并的升本末班车。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打造特色,实现转型发展,不仅关乎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Ⅱ)最初从鱼类尾部神经分泌系统(Caudal Nuerosecretory System,CNSS)中分离得到,并被认为具有促平滑肌收缩和调节渗透压的作用。随着上世纪末UⅡ及
介绍了一种实现I-DEAS中Drafting 与Oracle 数据库集成的方法, 解决了Drafting 中明细表输入困难的问题, 同时实现了SGI工作站上汉字的输入输出.
中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在北方降水较少的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更为突出。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利用量与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已成为制约
作物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鉴定和发掘新的矮源基因对于水稻遗传育种和相关矮生性分子机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一种田间自然突变产生的新型特矮籼稻(命名为‘特矮稻-2’)为材料,用自行设计的鉴定sd-1位点的引物序列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特矮稻-2’可能来自于携带有sd-1位点的亲本。经过生理鉴定发现,‘特矮稻-2’的GA3信号转导途径正常,但是施加外源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