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牧草在畜牧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持和土壤改良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开展牧草种质资源评价研究,可深入了解种质材料的特性并获得优异的基因资源,是牧草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山黧豆抗旱、耐涝、耐贫瘠、产量稳定,品质性状好,可作为牧草、绿肥或饲食两用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从国际家畜研究所(International Live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ILRI)引进了50份山黧豆种质材料,分别在中国的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和ILRI的埃塞俄比亚的Debre Zeit试验站评价了产量性状(干草、秸秆和种子产量,每株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荚果数,每荚果种子数,百粒重,开花期,种子成熟期和收获指数等),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NIRS)技术评价了饲草(开花期)和秸秆的品质性状(DM,OM,CP,NDF,NDFD,TIVOMD和P含量等),应用了多因素方差分析、通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了多方位和综合评价。旨在深入了解山黧豆种质资源特性及其与环境的互作,为不同性状的育种筛选优异材料。主要结果如下:1山黧豆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均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如50个山黧豆品系在中国开花期的草产量变化范围为144.67-732.67 Kg/ha,在埃塞俄比亚为437.73-975.40 Kg/ha;其开花期蛋白含量在中国的变化范围为28.94%-35.27%,在埃塞俄比亚为26.62%-38.12%。2基因型、环境及两者的互作显著影响山黧豆的产量性状表现,具体表现为:干草、秸秆和种子产量、百粒重、开花期、种子成熟期和收获指数等性状主要由环境效应决定,表现为环境>基因型>基因型×环境;生殖枝数和每株豆荚数表现为环境>基因型×环境>基因型;而每荚种子数只受基因型的极显著影响,环境及二者的互作不显著。3山黧豆种子产量高,在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22.93与959.25 Kg/ha。对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发现,秸秆产量和收获指数是影响种子产量的直接因素,如在中国其直接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4和0.8968,而在埃塞俄比亚则分别为0.806和1.057。4山黧豆品质性状较好,其开花期平均蛋白含量在中国和埃塞俄比亚分别为31.99%和32.60%,即使在成熟期,其蛋白含量也分别可达18.62%和12.04%。但其纤维含量较高,开花期在中国和埃塞俄比亚的中性纤维平均含量分别为32.96%和29.38%,到成熟期显著增加到42.04%和49.58%,说明降低纤维含量是培育优质山黧豆品种的重要目标。5获得一些具有优异产量性状的种质材料,如可以作为选育绿肥和饲用作物的基础材料在中国为种质5340,5344和5280,在埃塞俄比亚为种质5321,5332,5337与5380;可以作为选育食用和饲食两用的基础材料在中国为种质5404,在埃塞俄比亚为5337;种质5404和5415在中国可以作为食用作物的基础材料,而在埃塞俄比亚则为种质5325,5326和5329。6获得一些具有优异品质性状的种质材料,如开花期种质5358,5312,5396和5339在中国选育的基础材料,而在埃塞俄比亚则为种质5325,5363,5350和5354;成熟期种质5345和5362在中国可以作为选育的基础材料,在埃塞俄比亚为5334和5344。7通过对不同种质材料在两地和两个收获期的大量样本的分析,获得了NDF,CP与TIVOMD的NIRS定标方程,可以运用到山黧豆品质性状评价以及标准制定。8通过对山黧豆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提出了山黧豆的综合评价方法。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NIRS技术用于山黧豆品质研究,在中国首次系统地开展了山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