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市场势力的调节效应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anr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经济是人类发展的潮流,也早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我们国家从过去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今天的“碳达峰”、“碳中和”,都彰显了我国始终坚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尽可能实现低碳绿色经济模式。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城镇化脚步的加快与经济发展的加速使得高碳排放量与气候恶化等问题逐一暴露,城市则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主体,绿色技术创新则是第一动力。2010年开始实施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便是以城市为主体,并于2012年和2017年新增了两批试点,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而企业作为城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加入低碳城市建设队伍中来,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解决污染排放问题。但对于政策外因素,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它的存在极有可能影响企业在面对环境政策时研发绿色技术的积极性。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索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市场势力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得出结论,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基于上述研究背景与目的,本文从低碳城市、低碳城市与绿色技术创新、市场势力与绿色技术创新以及低碳城市、市场势力与绿色技术创新四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通过机制分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从规制压力、规模集聚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三方面促进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而当具有市场势力的企业在应对这种局面时则可能有更多可选择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成本转嫁、离岸生产,其在资源上的优势地位也会影响企业的决策。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选取第二批政策试点城市公布的时间2012年为时间节点。参考已有研究,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完整性,本文以2005—2015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因为工业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领域,绿色发展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式。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个门类。根据“国际专利分类绿色清单”进行分类获得绿色专利申请量,作为被解释变量。首先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低碳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估计,稳健性检验中运用平行趋势、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及PSM-DID三种方法。然后利用三重差分模型进一步研究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最后,进行了行业碳排放量、企业所有制以及东中西部区域的异质性检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意味着低碳城市的建设有助于充分激发企业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增长的动力。而当企业具有市场势力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甚至消失,抑制了原先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激励作用,无法发挥政策的理想效用。行业异质性分析中,本文从碳排放角度对行业进一步划分,研究发现高碳排放行业的政策效应更为明显;另外,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应对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反应会有所差异,存在异质性,发现政策对非国有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更明显;并且处于不同区域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也存在异质性,对西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更强。最后,本文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交流成功经验,推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全面铺开;关注政策外因素,防止逃避环境监管的现象出现;合理面对差异现象,进行不同的政策组合设计,谋求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局面。
其他文献
中国的经济从改革开放至今的四十多年里,经济增速一直位于世界先列,但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环境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短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亟需调整当下的产业结构以适应环境保护的需求。尤其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政策目标下,充分利用和完善绿色信贷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金融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金融的助力,而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绿色
学位
温室气体已成为全人类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几年来节能降碳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机构不断开展会议并签署各类环保条约,而我国也应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信息化作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重要驱动力,我国提出未来应持续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升通信设备、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促进信息技术渗透于国民经济各
学位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当前实体经济疲软、后劲不足导致其增速减缓,然而金融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导致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日益显现,企业存在着过度金融化,过度依赖金融投资收益的问题,上述问题牵制了企业发展主业的精力,削弱了企业创新创造的动力,增加了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国家实现战略转型、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是实体企业,习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实体企业是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其
学位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对科技创新领域高地的争夺成为国际间竞争的重点,唯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伴随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化,数字经济在驱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动力引擎的角色。因而数字经济企业的创新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活动中数字企业占据主体地位,但由于数字经济领域创新活动收益的外部性、技术更迭的快速性、重大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导致创新过程中
学位
在“数字社会”建设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对提升传统城市经济韧性,实现地区治理集约化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了解智慧城市建设规律,有必要运用经济理论评估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效应。与此同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提升服务业竞争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合理的服务业空间分布能有效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并带动地区经济。智慧城市建设能优化要素配置效率,降低信息传递成本,重塑服务业发展空间格局。智慧城市建设
学位
经过40多年来的经济改革,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其中服务业不断取得新成就,整体实力提升最为明显。国民生产总值中服务业的增加值份额高达53.9%,且总就业中由服务业创造的就业比例已经达到48%。服务业对就业的拉动在2011年超过制造业,成为我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导行业。与此同时,随着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逐渐深入,显著地提高了服务业贸易进出口产品的知识、资本和技术含量,在我国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服
学位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动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产业正在遭遇史无前例的变革和挑战。同时,我国生产效率不高和创新实力缺失的问题也迫切地等待解决和处理。通过阅读国内外的文献,知晓进口贸易和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兴许能在其中发挥较为关键的作用。2018年开始,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大型场合提及中国要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在上海召开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进口商品的选择中也有许多值
学位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已经是当今全球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制造大国"的称号实至名归。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殆尽,中国制造业失去了劳动力优势;缅甸、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凭借更低的劳动力优势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出于避免国内实体经济空心化的目的,多次采取相关措施,试图吸引制造业回流;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人口红利减小,产业机构低端、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等任务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输出途径,有利于我国企业通过高技术逆向溢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并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淘汰落后产业,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价值链,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因而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投资模式也逐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