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宛在—守护精神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世静(1897-1983),福州人,基督教女教育家。1913年进入华南女子大学学习。1919年赴美国晨边学院学习,后入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23年获化学硕士学位,先受聘于厦门大学,1924年回华南女子大学为母校服务。1928年校董事会任命王世静担任校长。1929年7月王世静从美国密执安大学进修回国接管校务,从此,开始了22年的治校生涯。这22年是学院风雨飘摇、屡经劫难的22年,作为第一任华人校长能够摆脱多次危机取得不断发展,学院走向成熟,分别获得民国教育部立案,得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具有文学士与理学士两个学位的授予权;1935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加入美国基督教13所大学联合托事部。这是因为王院长在继承老华南人办学精神的基础上,本着“受当施”的校训,以其基督的情怀,献身华南,建立团队,把学院当成精神家园来守护,以其博大的情怀和时代的贵族精神,支撑起中国南方一片湛蓝的、圣洁的文化教育天空。王世静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代表着中国教育的一个时代精神,也代表着人类文化的一个精神。文化是传播的,是融合的,人类进步观念具有普世性。西汉末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使中国文化精神里面有了某种更加悠远的气质。19世纪西方宗教传入中国,又使中国文化里面有了阔朗的气质。王世静时代,西方文化、宗教和教育综合性地进入中国,隆起来了一个高峰。以宗教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体系,改变了中国女性的气质,成为女子解放的一个特殊意义,更是中国女子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运动意义。正如作家王开林所说的:民国女性生命如歌,有欢歌,也有悲歌;民国女性生活如梦,有美梦,也有恶梦。无论是欢歌还是悲歌,也无论是美梦还是恶梦,她们都一一在人世间演绎了一生,不曾有半点踟蹰,她们以弱肩和纤手承担道义、责任,令许多骄狂不可一世的“男子汉”“大丈夫”瞠乎其后,望尘莫及。她们活出了百分之百的真,她们活出了百分之百的善,她们活出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美。余生也晚,未能跟随王世静先生和她的老华南姐妹,在老华南跳真善美的舞蹈,深为憾事;然而,余有缘跟随先生们的弟子,在新华南跳这个时代真善美的舞蹈,诚为人生幸事。本论文研究采用口述历史方法,进行无结构访谈,夹叙夹议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老先生的回忆,述说,结合相关的著作,总结和挖掘教育的精神,以期走进王世静的精神世界,实际上,也就是走进人类的精神世界。
其他文献
三层联合网络组成了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信息基础设施联合计划网络——协调制定战区作战计划,联合数据网络-协调和控制作战兵力,联合传感器网络-分发和融合实时传感器数据支持
郭象出名是因《庄子注》,这个注释创造了他自己的逍遥理论。这就有了两种逍遥。$$ 庄子:“命”与逍遥$$ 先讲庄子的逍遥。为什么要逍遥?因为现实中无法逍遥。庄子的感受
报纸
汽车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具有主导地位的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
当今,航空电子正朝着微型化、综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是一个有线与无线网络相结合、有明确分工协作、有大量信息交互的DRE(Distributed Real-time Embedd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当代社会各领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选秀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并已波及大学。使得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受阻,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即从重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到重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上来,其中高校师资保障机制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扩大高校自主权,建立以政府宏观调控为国家管理高等教育的基本手段,以高校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为特征
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办学经费的多元化和学生上学缴费制度的建立,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率问题也备受关注。地方公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为我国培养
学科基准(Subject Benchmark)是英国高等教育保证委员会(The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缩写为:QAA)会发布的一项学术基本规范,是英国高等教育各学科的最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高校的多校区办学格局逐渐形成。高校的多校区办学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不足、增加了校际间的活力,使得高校更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