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中共轭亚油酸对小鼠红细胞数量影响的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_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但是动物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CLA会造成明显的代谢障碍,如脂肪肝、高血糖等。同时CLA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对红细胞膜脂质双层造成一定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给老年大鼠饲喂添加CLA的饲料可使红细胞膜总n-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n-6/n-3比值会下降,而这种变化可能对红细胞膜流动性、渗透脆性及溶血速率产生不良影响。但是,饲喂添加CLA的饲料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尚未见报道。CLA可导致小鼠代谢障碍,这在本实验室先前的研究中已有报道。本论文在CLA导致小鼠代谢障碍的情况下,对红细胞数量的改变及其可能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首先,给39日龄昆明白雄性小鼠饲喂含1.5%共轭亚油酸的饲料(CLA组,n=8),以1.5%的亚油酸为对照组(LA组,n=8),CLA组小鼠表现出脂肪肝和脂肪组织减少为特征的代谢障碍。然后,检测两组小鼠RBC(红细胞计数)、HGB(血红蛋白浓度)、HCT(红细胞压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结果显示,与LA组相比,CLA组小鼠RBC减少了48.96%,HCT减少了46.49%,MCV升高了7.82%,差异均显著(P<0.01),CLA组小鼠HGB有降低的趋势(差异不显著)。连续检测发现,在饲喂的第47,61,86天,红细胞数量较LA组减少,差异显著(P<0.05)。CLA组小鼠的血液网织红细胞数量是LA组的两倍多(P<0.01)。此结果提示CLA组小鼠骨髓造血功能代偿性增强。本论文又对日粮中CLA降低小鼠红细胞数量的机制进行了探讨。首先,我们检测了红细胞膜的渗透脆性,结果发现CLA组小鼠与LA组小鼠之间并无显著变化(P>0.05)。随后,Q-PCR法检测小鼠肾脏EPO基因表达量以及亚铁嗪比色法检测血清铁含量,发现CLA组小鼠与LA组间并无显著差异,但是ELASA试剂盒检测VB12、叶酸含量发现,CLA组小鼠的血浆VB12含量较LA组小鼠减少了24.72%(P<0.05),血浆中叶酸含量则减少了23.15%(P<0.01)。并且,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与LA组相比,CLA组小鼠的单核细胞比例(MONO%)升高了41.77倍(P<0.05)。上述结果提示,CLA组小鼠红细胞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红细胞合成原料(VB12和叶酸)不足,或单核细胞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加强,或者两者都是。结论:日粮中CLA使小鼠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浆中VB12和叶酸含量降低以及MONO%升高可能是红细胞数量减少的原因;CLA组网织红细胞数量增多代表了骨髓造血代偿性增强。
其他文献
从公元前开始我国的使者就用骆驼满载丝绸等物品去往中亚、西亚、地中海各国,他们在交换物品的同时,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从古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中国的综合
大赖草比抗病品种“苏麦3号”更抗小麦赤霉病。经离体和活体赤霉病抗性单花滴注鉴定和有丝分裂中期及减数分裂中期Ⅰ的C-分带分析,选育出添加了1对第2染色体的抗赤霉病异附加系,其44条
韩菊秀下学期就要上初中了. 在西安当中学老师的姑姑, 想让她到西安上学. 姑姑让韩菊秀把小升初考试的成绩单寄给她, 看看能不能上西安比较好的中学. 没几天, 好消息来了——
期刊
沈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同法国埃姆科—赛克玛公司合作,成功研制了水星—14型双臂液压凿岩台车,于1986年9月1日在沈阳举行首批产品出厂剪彩典礼。 Shenyang Nonferrous Metal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一些英语教师逐渐熟悉、认可并接受了这些新理念,但是将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真正应用在实践中的还不太多,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时,
研究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便于科学分辨句子的肯定或否定意义,有助于学生正确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本文从浅谈全句否定范畴的确定、浅谈全句否定的语法表示、浅谈全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不仅面临着非常重的学习压力,同时还需要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中考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是重要的敲门砖,因此初三阶段的复习过程非常重要.初三语文复习需要根据
美术的起源最早来源于生活,美术,是描绘生活之美的手段,生活,是美术丰富内容的源泉,美术与生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美术教学,不仅让学生初步掌握美术教育的各项技能,另一方面,
“标王”的诞生总是横空出世般的大气,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而夺目,成为某一个时间段里一篇特殊的新闻。 1998年度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竞拍,在缺少“酒精”的气氛中落棰。来
当被开采的矿石矿山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处理的矿石很差时,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矿石的预选,可以大大地降低能耗和材料费,这是当代选矿工艺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苏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