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PC6N和BC2P材料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i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石墨烯的成功剥离以来,由于其优异的性质,引起了人们对二维材料的研究兴趣。在短短的二十年里,二维材料的种类和应用领域都得到了飞快发展。二维材料展现出许多不同于三维体相的独特性质。尽管二维半导体材料在新型光电装置研发方面优势凸显,但急需设计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和高稳定性的新材料。大量理论预测的二维材料被实验合成,充分表明理论计算对研发新材料的指导意义。主族非金属元素间强共价键特性及多样的配位方式,有利于稳定二维材料和丰富结构类型。目前,此类二维材料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元化合物。研究表明,增加元素种类和变化学配比是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的有效方法。本论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结构搜索技术,通过变化学组分,分别探索磷-碳-氮(P-C-N)和硼-碳-磷(B-C-P)两类三元化合物二维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及电子性质。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理论计算发现稳定PC6N单层,具有宽带隙和高载流子迁移率性质。基于第一性原理结构搜索技术,对P-C-N体系进行变化学组分结构搜索,发现了稳定的PC6N单层。通过其在氧气环境模拟中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计算其对氧气从物理吸附到化学吸附所需跨越的能垒,表明PC6N单层在氧气环境中的稳定性。在HSE06水平下,PC6N单层具有2.56 eV直接带隙,分析了PC6N单层具有宽带隙的物理起源。沿扶手椅链方向的空穴迁移率可以达到104cm2V-1s-1,实现了宽带隙和高载流子迁移率的兼容。PC6N单层在紫外光区的吸收系数可达105cm-1,而在可见光区几乎无吸收。这些优异性能表明PC6N单层可成为紫外光电器件的候选者。(2)在B-C-P体系,理论计算发现了半导体性质的BC2P单层。通过声子谱、内聚能、分子动力学模拟确定了BC2P单层的稳定性。在HSE06水平下,BC2P单层是带隙为1.52 eV的间接带隙半导体。利用形变势理论计算了BC2P单层的载流子迁移率,空穴迁移率在扶手椅链和锯齿形链方向都可以达到800cm2V-1s-1。光吸收谱模拟表明,其光系数在可见光区可达105cm-1。带边位置计算表明,BC2P的带边位置可以跨越水的氧化还原电位。由此,BC2P单层有希望成为光催化水裂解的候选光催化剂。
其他文献
在量子力学中,封闭量子系统的哈密顿量通常被要求是厄米的,从而保证了实的能谱以及幺正的时间演化。实际上,任何现实存在的量子系统都是开放的。在一定条件下,开放量子系统可以用非厄米哈密顿量(non-Hermitian Hamiltonians,NHHs)有效地表征。因此,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对开放量子系统,特别是非厄米量子系统的研究一直是物理学的主要课题之一。非厄米量子系统的一个标志是其本征值与本征函数(
近年来,光子阻塞现象逐渐成为量子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当外加经典光照射的一个单个二能级原子与单模腔相互作用的系统时,如果系统此时满足缀饰态共振的条件,单光子的非线性特征就会导致后面光子的共振和吸收被阻碍,进而形成光子阻塞。光子阻塞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单光子转换器、光通信、光量子计算机以及光子路由等新兴的技术的发展都非常重要。此外,光子阻塞会导致反聚束效应。双光子的共振跃迁中,聚束效应与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精确矩阵对角化来研究在周期驱动下海森堡XXX自旋1/2链模型的多体局域化性质。我们通过在封闭无序的海森堡XXX模型中加入由三角函数构成的时间周期场来建立周期驱动系统。研究表明本征态的保真度能够捕获多体物理学基础的量子临界性,可以用来表征该封闭自旋系统中的多体局域化性质的转变。我们得到了对于高能多体本征态,即其激发态保真度,周期驱动的海森堡XXX自旋1/2链在不同无序外场强度和不同
自量子场论提出以来,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构成和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电磁场能够在所有空间中传播,其本身具有涨落的特性,即使是在绝对零度的真空中,电磁场涨落的特性依旧存在,这就说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其中存在着零点能。1948年,荷兰物理学家Hendrik Casimir预言:将真空中两块平行放置的中性金属板靠近时,两金属板之间会存在一种吸引力。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为Casimir效应。在此基础上,当把靠近
新材料的研发一直是物理/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压力作为一种基本物理学参量,已成为获取具有优异性能新材料的有效方法。但高压实验通常研发周期较长、需要成本较高且条件较为苛刻。与实验相比,计算机模拟技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可以超越现有实验技术的压力极限。因此,理论计算常常处于高压科学的前沿领域,无论是在推动基础科学发展还是在新材料研发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如受理论计算启发富氢化合物超导电性的突破性进展。考
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纳米粒子由于其发射波长位于生物学窗口范围内,并具有无生物组织荧光背景和活体生物组织穿透深度大等优点,而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具有超长余辉时间的过渡金属Cr3+离子掺杂的镓锗酸锌(ZGGO:Cr)近红外长余辉纳米粒子,已显示了在无荧光背景生物成像和对肿瘤的余辉光动力治疗的潜在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对于ZGGO:Cr长余辉纳米粒子的余辉发光机理的认识仍然需要进一步厘清,余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氮化铝(AlN)作为Ⅲ族氮化物中具有最宽带隙的直接带隙半导体(带隙为6.2 e V),在发展紫外光光源(发光二极管和激光二极管)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实际应用中,AlN的器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导电性。研究发现,AlN可以通过掺有施主型掺杂剂获得有效的n型导电性。然而,它并没有表现出有效的p型可掺杂性,使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受到限制。因此,寻找合适的受主型掺杂剂使AlN
近些年来,关于里德堡原子的研究备受关注。在中性原子系统中由于里德堡阻塞效应的存在,在阻塞半径内最多只能有一个原子被激发到里德堡态,这就为多原子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且里德堡阻塞效应被成功应用于制备量子态,实现量子逻辑门等。本文结合里德堡阻塞效应和Lewis-Riesenfeld不变量理论,提出制备多粒子GHZ态和实现多个目标原子的受控非门的方案,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和第二章简述了与我们研究工
长余辉材料是一种储能发光材料。传统的长余辉发光电子传输模型认为,余辉材料的充能通过填充位于导带底附近的余辉陷阱实现,通常需要高能电离辐射光源激发。这种高能激发特性会给长余辉材料的某些实际应用带来限制。上转换充能(Up-Conversion Charging,UCC)是一种可以用可见光或近红外光填充余辉陷阱的有效方法,为利用低能激发光对长余辉材料充能提供了选择。近几年,关于UCC的研究大多是非线性上
可拉伸电子器件凭借其可穿戴、美观舒适的优点,在人体健康监测、电子皮肤、人机界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可拉伸场效应晶体管是可拉伸集成电路和系统最基础的元件。在可拉伸场效应晶体管中,可拉伸绝缘材料可以在衬底、电极、绝缘层等所有器件组分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关于可拉伸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可拉伸绝缘材料的详细信息仍然缺乏系统性的报道,且材料种类有限,可拉伸场效应晶体管的开发仍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