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滑念珠菌相似菌种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的检出率和临床特征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by_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光滑念珠菌相似菌种Candida nivariensis和Candida bracarensis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的检出率,同时分析其临床特征,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对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VVC患者分离的菌株,应用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如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API Candida鉴定系统对菌株种类进行鉴定。对鉴定为光滑念珠菌的菌株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检测其ITS1区域和5.8S核糖体RNA基因对其菌种行进一步的鉴定。对检出的C. nivariensis和C. bracarensis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回顾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完成后7~14天(近期)及30~35天(远期)进行真菌学疗效评价,真菌培养阴性为治愈,阳性则为治疗失败。  结果:在应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芽管试验和API Candida鉴定系统初步鉴定为光滑念珠菌的301株菌株中,应用PCR方法行进一步鉴定,293株为光滑念珠菌(97.34%),7株为C. nivariensis(2.33%),1株为C. bracarensis(0.33%)。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检出的C. nivariensis菌株均对制霉菌素敏感,大部分C. nivariensis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克霉唑敏感。检出的C. bracarensis菌株对制霉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克霉唑均敏感。C. nivariensis所致VVC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抗真菌药物治疗,仅1例患者达到真菌学治愈。C. bracarensis是从1位孕妇中分离出,其它相关资料已丢失,故无法评价。  结论:C. nivariensis和C. bracarensis可从VVC患者的阴道标本中分离出来。C. nivariensis所致 VVC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与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不相符,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在幼穗分化前用~(60)Co-γ射线和~(32)P-β射线对水稻植株分别进行外照射和内照射,研究了突变频率、突变扇形体的表现、粳稻突变体的遗传变异、突变性状的遗传表现、以及有利
目的:研究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腹腔内给予烟碱组(A组)和迷走
对省级区试对照种的选择有如下两点建议: 一、选择隔一轮区试的第一名(或第二名)品种作为新的一轮区试的第一对照种一个品种从育成到审定推广,一般经历如下过程:2~3年的区域
我婆婆是律师。可能是职业熏陶使然,也可能是性情缘故,婆婆对花花草草的关注和喜爱似乎比常人要淡一些,也没见她养过什么花草。但从上世纪80年代末搬进楼房后,婆婆阳台的窗台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从一名只有中专文凭的普通技工成长为世界纺织机械领域的专家型工程师;从面对一台故障设备的束手无策到主持新园区9条生产线、近千台大型设备调试工作的从容不迫,技术工人邓建
事由:重庆广电集团发布消息称,新年伊始,重庆卫视播出节目将有重大调整,着力打造省级卫视第一红色频道。跟以前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晚间黄金时段将不再播出电视剧,而用自办的
目的:评价激光干涉条纹视力(Interference Fringe Visual Acuity,简称IVA)检测在预测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潜在视力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   方法:对49例(71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
目的:研究CoCl2诱导的早期缺氧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epithelium,RPE)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利用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2)建立化学缺
目的:分析近视患者角膜滞后量及角膜阻力因子量值并分析二者与中央角膜厚度、眼内压、角膜曲率、等效球镜度数、角膜容积、前房轴深度等的相关性。为眼屈光手术术前适应症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