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林下仿野生栽培天麻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发展分析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uoli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毕节市作为全省天麻(Gastrodia elata)的主要产地,近年来,全市立足丰富的林地资源,抢抓林下经济发展的机遇,开展林下仿野生栽培天麻,种植规模迅速增加,已经成为林下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规模的扩张,也带来了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毕节市大方县作为天麻的道地产区,引进的外来天麻种是否影响本地天麻的道地性;天麻种植菌材消耗量大,废旧菌材能否更进一步利用,以缓解菌材的大量消耗等系列问题。针对这些存在问题的研究,对毕节市下一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研究立足于当前成熟配套的林下仿野生环境种植天麻技术,针对其中的部分关键环节及因子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试验,设置了不同天麻种质对比、传统大田种植与林下仿野生环境种植对比、不同林分郁闭度与天麻产量相关性研究、节材栽培技术研究、采收期及采收时间对天麻品质的影响等林下栽培天麻的关键技术研究试验,并结合毕节市影响林下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采用SWOT分析思路对毕节市发展林下仿野生环境种植天麻产业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毕节市更高质量发展林下天麻产业提供建议和对策。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本地天麻种与异地引种天麻种,分别开展林下仿野生环境栽培,对比试验发现,一是在产量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二是在药材外观形态上,利用本地麻种进行林下仿野生环境栽培生产的商品麻,其长宽厚比值与顶芽长度均较小,麻形更好;三是内在质量方面,通过测定天麻素含量,利用本地麻种进行林下仿野生环境栽培所产商品麻的天麻素含量显著高于异地引种天麻。由此可见,从药材外观形态和内在质量上,本地麻种均表现出优势,这反映了道地药材质量的优异性。2、利用本地天麻种,通过无性繁殖,对传统大田种植与林下仿野生环境种植进行对比,发现在林下仿野生环境下栽培的天麻,其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而且在同一块土地,第二年连续种植的情况下,传统大田种植生产的天麻药材,其质量的退变速率比林下仿野生环境栽培下要快得多,说明林下仿野生环境栽培在无性繁殖中对天麻种性的保护显著高于传统大田种植。3、通过人工抚育方式调整林分郁闭度,研究天麻在不同林分郁闭度下的产量,研究发现,不同林分郁闭度对天麻产量有极显著性差异影响,其中林分郁闭度在0.6~0.7之间的环境下产量最高,最适宜林下仿野生种植天麻。4、通过新材搭配废旧菌材和完全使用新材两种模式对比研究,发现这两种模式无论在产量还是质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废旧菌材的利用,能显著降低种植成本,菌材成本降低了21.9%。5、通过研究不同采收期和采收时天气情况对所产商品麻的影响发现,在采收期上,12月至次年1月是天麻的最佳采收时期;在采收时的天气情况上,雨天采收的天麻不易保存,白麻和箭麻易霉变,折干率相对晴天、阴天要低,阴天、晴天采收的天麻,白麻和箭麻不易发生病变,且加工成品洁净,病斑较少。因此,林下仿野生环境栽培天麻,适期、适时采收,对天麻的折干率、加工、品质等影响较大。6、采用SWOT分析思路,对毕节市发展林下仿野生种植天麻产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毕节市发展林下仿野生环境种植天麻产业,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可依托林下仿野生环境种植天麻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其他文献
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果实具有较高的膳食纤维含量,且水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比例适中,是优质膳食纤维的良好天然原料;同时,膳食纤维部分组分含量过高也可能成为加工品质提升的障碍。迄今刺梨果实发育过程中参与膳食纤维合成和积累的基因及影响其表达的因素还未有过系统研究。本研究以‘贵农5号’刺梨为材料,在系统测定刺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膳食纤维各组分含量变化的基础上,从前期
高坝泄水时常常出现下游总溶解气体过饱和的现象,进而导致鱼类罹患“气泡病”并大规模死亡,这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本文设计了室内机理实验,研究了总溶解气体过饱和水体的生成与释放过程,识别总溶解气体(Total Dissolved Gas,简称TDG)释放过程的影响因子。随后结合实验数据对滑移渗透(Slip Penetration)模型的气泡界面传质系数进行率定。现阶段对此模型的参数率定研究尚少,
堆石混凝土主要是利用自密实混凝土所具有的高流动性特征,使其填充大粒径堆石体之间存在的空隙从而形成具有高强度的、连续的完整混凝土,目前被广泛应用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但大部分应用在重力坝上,应用于拱坝上的实际工程较少,且都是中低拱坝,堆石混凝土高拱坝的建设工作存在空白。综合堆石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质,建立拟建工程高拱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温度场和坝体应力应变进行计算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坝体温度分布
喀斯特地区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AMD)具有高Fe(II)浓度、低p H和富含多种有害重金属元素(如砷(As)、锑(Sb)等)等特点,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诱导AMD中p H升高促进Fe(II)被O2氧化产生羟自由基(·OH)。·OH是自然环境中氧化性最强的活性氧化物种,可无选择性地氧化绝大多数有机物和无机变价元素。另外,在自然条件下,A
随着经济飞速增长,地表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发展绿色可持续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对缓解水资源紧张具有重要意义。混凝-超滤(C-UF)组合工艺常用于地表水处理,但对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较高的水体处理能力不佳,并且TOC较高会加剧膜污染。而TOC与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呈正相关,过高会增加消毒过程出水安全风险。据报道,生物预处理(BP)能降低进水有机物
土壤重金属Cd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而植物修复作为新型的绿色修复技术被广泛研究,超富集植物筛选是植物修复实施的关键。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苋科(Amaranthaceae)青葙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冠形似鸡冠状而得名,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栽培,是一种常见的园艺花卉。苋科中多数植物均具有较强富集Cd的能力,特选用鸡冠花作为供试材料,且鸡冠花对重金属Cd的生理响应及富集特性尚未见报
本研究以水体中溶解态的稀土元素以及4大类12种抗生素为目标物。研究了贵阳市阿哈湖-南明河流域水体中稀土元素和抗生素在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对研究区域钆(Gd)元素异常现象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探究了人为源Gd元素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了其与抗生素之间的关系,以揭示人为源Gd元素作为城市废水污染来源指示剂的可能性。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贵阳市阿哈湖-南明河流域水体中稀土元素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呈现出重
随着自媒体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制作者涌入了这股潮流,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嵌入到所拍摄视频中成为对视频编辑和气氛渲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若软件能自动为用户挑选到符合视频图像情境的背景音乐,可提高用户满意度。因此本文从视听联觉着手,从人的感知觉角度分析视频和音乐在人情感上的关联性,构建了基于视频图像-音乐在情感空间中的相似性的联觉感知模型,从而为视频推荐合适的背景音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联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将随处可见网络应用。现在人们严重依赖互联网,因为它允许他们轻松访问和存储个人数据和知识。另一方面,这项技术是高度敏感的网络安全攻击的来源。SQL注入、跨站点脚本(XSS)和其他类型的攻击就是示例。根据OWASP(开放式Web应用程序安全项目)在2017年发布的"十大Web应用安全威胁报告",XSS仍排在前十名之列,这意味着跨站点脚本检测仍然是网络安全的关键研究领域。显然,
贵州省因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矿井水害事故频发,同时由于矿井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一旦发生大规模涌水,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对矿井水害进行预防和治理,将物理测井领域的震电勘探技术引入到矿井防治水领域。本文主要采用室内实验的手段,针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矿井岩石及地下水特性,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震电效应实验,取得的成果如下:(1)搭建了实验室内检测震电信号的一整套测量系统,找到了实验室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