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的广西土壤全铁和游离铁含量预测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0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既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影响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的重要元素,铁作为华南地区土壤中主要的着色剂之一,不同形态铁的含量是表征该区域土壤风化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土壤游离铁和全铁含量获取以实验室化学测定法为主要手段,虽然精度较高,但费时费力,而光谱反射法具有实时、高效的特点。利用光谱技术对土壤中游离铁和全铁含量在大规模范围内的简单快速测定,对了解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发生过程和指导土壤分类具有重要意义。采集广西区162个主要类型土壤剖面的发生层土壤样品666个,分别测定<0.25 mm和<2 mm土样在350~2500nm波段范围内的光谱数据,建立基于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土壤全铁和游离铁含量的预测模型,并探讨有机质含量对土壤铁氧化物含量的光谱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粒径呈负相关,<0.25 mm土样光谱反射率高于<2mm。不同粒径土壤的游离铁和全铁土壤光谱的吸收谷与反射峰特征位置相同,但反射率大小不同,土壤粒径对近红外光波段(600~2400 nm)反射率的影响高于可见光波段(400~600 nm)。<0.25 mm土样不同游离铁和全铁含量与光谱反射率之间不是单一的正相关或负相关,<2 mm土样与光谱反射率之间呈负相关。原始光谱和倒数对数光谱变换处理下<2 mm土样游离铁和全铁含量与土壤光谱相关性高于<0.25 mm;二者相关性一致的光谱变换处理是去包络线、倒数一阶微分、平方根一阶微分和对数一阶微分。(2)多元逐步线性回归(S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BP神经网络(BPNN)建立的土壤游离铁和全铁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0.25 mm土样可见-近红外光谱建立的土壤游离铁和全铁含量最佳模型预测效果优于<2 mm土样。土壤游离铁含量最佳预测模型是BP神经网络结合平方根一阶微分变换,验证集RP~2=0.87,RMSEP=8.24 g·kg-1,RPD=2.63;土壤全铁含量模型采用<0.25 mm土样建立的土壤全铁含量最佳预测模型是BP神经网络结合去包络线光谱变换,验证集RP~2=0.80,RMSEP=11.67 g·kg-1,RPD=2.22。在本研究中五种光谱变换下采用<2 mm土样建立的土壤游离铁和全铁含量预测模型精度低,稳定性差,因此不建议用来预测土壤游离铁和全铁含量。综合来看,用来建立土壤游离铁和全铁含量预测模型的最佳土壤粒级是<0.25mm。(3)有机质与光谱反射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加光谱反射率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光谱特征波段为580~1200 nm。有机质含量对土壤铁氧化物的光谱特征及定量反演有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1时,对铁氧化物在800 nm附近的反射峰和900 nm附近的吸收谷特征有掩蔽作用。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或有机质与氧化铁含量比值的增大,土壤氧化铁含量反演模型的稳定性与预测能力有所降低,但当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1、有机质与氧化铁含量比值<0.40时,有机质对其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报纸
RNA m~5C甲基化修饰是当前研究热点。随着检测m~5C的技术愈来愈先进,人们在t RNA、r RNA、mRNA等各种RNA中都检测到了m~5C甲基化修饰。有研究表明Nop2是r RNA m~5C甲基转移酶,NSUN2是t RNA、mRNA m~5C甲基化转移酶,DNMT2是t RNA m~5C甲基化转移酶,ALYREF是mRNA m~5C结合蛋白。目前尚未发现RNA m~5C去甲基化酶。矮牵牛
学位
白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是姜科姜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切花和园林应用花卉。其花朵挥发性物质主要为单萜、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苯丙烷类物质。miRNA是一类长约21-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是植物基因表达的一类负调控因子,主要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为了研究miRNAs对白姜花花香挥发性物质合成的影响,本研究以白姜花三个不同发育时期花瓣
学位
龙眼(Dimocarpuslongan Lour.)是我国南方特色水果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由于龙眼成熟于高温盛夏,采后生理代谢旺盛,会出现软化、溶解流汁和腐烂的现象,称为“果肉自溶”,严重影响龙眼采后贮藏销售。有学者研究推测龙眼果肉自溶可能是一种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其中caspase-like相关酶在PCD中起到关键调控作用。脱落酸和赤霉素也参与调控植物PCD过程,具有抑制作
学位
白姜花是姜科姜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优美的花型和迷人的香气,是研究花香代谢机理的理想材料。白姜花主要香气成分为1,8-桉油醇、罗勒烯和沉香醇,萜类合成酶是合成这些萜类花香物质的关键酶,其表达可能受上游的茉莉酸与生长素信号通路调控。本论文以白姜花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LC-MS、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等技术,研究茉莉酸和生长素信号通路的互作及对白姜花花香释放
学位
兰科植物是植物界三大科之一,而大多数兰科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药用和科研价值。目前,一些重要的观赏兰科植物已实现组织培养育苗,但组培苗出瓶后生长缓慢导致其生产成本过高。在自然条件下,菌根真菌的共生对于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和原球茎生长是必须的,这种互作关系被认为是兰花寄生于真菌。但是否可以利用菌根真菌促进兰花组培幼苗生长?已经具备光合作用能力的兰苗与菌根真菌之间是否呈现特殊的互作机制?本论文以大花蕙兰菌-
学位
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以菜薹为主要食用器官,可周年生产,是华南地区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的蔬菜。携带AA基因型的白菜类作物属于芸薹属再生率比较低的类型,其不定芽再生困难,农杆菌不易感染且侵染后细胞不易分化,影响了基因工程在白菜类品种改良上的应用。随着全基因组测序计划
学位
近年来土壤次生盐渍化、养分不平衡等问题日益严重,温室土壤中主要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阳离子则以钾、钙离子为主。土壤中硝酸盐积累,破坏了土壤中的离子平衡,严重影响植物生长。褪黑素是一种有效提高植物抗非生物胁迫能力的化合物,能缓解植物在各种非生物逆境条件下的危害。一氧化氮是一种植物信号分子,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生理过程,对应答外界胁迫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学位
番茄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作物,在全世界广泛栽培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是主要的温室栽培作物,番茄生长后期,植株之间的叶片相互遮挡,使到达番茄植株中下部的光照减少,此外冬春季以及连续阴天、雾霾等弱光环境会对番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需要进行人工补光,为番茄生长发育补充合适的光照。研究人工补光对番茄果实成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采用Micro Tom野生型番茄及其rin突变体作为试验材料,在塑料
学位
溶解性有机质(DOM)作为土壤中非常重要和活跃的化学组分,对土壤许多重要反应过程起着关键作用。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意味着管理模式、植被类型和土壤条件等存在差异,会对土壤DOM的含量、组成、结构特性等造成影响。本论文采集了我国7个省份3种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林地及水田)下的土壤样品,纯水提取土壤DOM后通过批式分离技术对其进行组分分离,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对DOM的光学性质进行表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