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柔性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tiger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尝试利用有机电极材料制备柔性电极,将聚合物活性材料用于柔性锂离子电池,为实现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目标进行了一些探索。论文中设计合成了三种不同的活性电极材料,制备了两种柔性电极。电化学测试表明,三种电极材料具有较高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并且柔性电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弯折性能。  1.羰基化合物/碳纳米管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与锂离子电池性能的研究  采用超声分散的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与羰基化合物复合电极材料,并利用聚合反应进一步得到了聚酰亚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固体核磁详细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利用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谱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性能,探讨了不同碳纳米管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与碳纳米管复合能够显著提高电极材料的倍率性能,PTCDA@5%CNT在2C时,容量具有115 mAh·g-1,是PTCDA容量的11倍。聚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循环稳定性,300次循环测试发现,容量保持率由聚合前的74%提高至93%。  2.聚酰亚胺/碳纳米管柔性电极  利用真空抽滤方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自支撑膜,以碳纳米管膜作为集流体,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酰亚胺/碳纳米管(PI/SWNT)柔性电极,实现了基于羰基聚合物的柔性电极的制备。详细研究了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对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XRD表征了电极材料的结构,利用电化学方法表征了材料的容量和循环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测试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了活性材料的储锂机理。PI/SWNT电极具有226mAh·g-1的高容量,在20C下容量可以保持53%,倍率性能优异。同时对电极材料的弯折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3.大面积柔性聚合物电极的研究  在碳纳米管的分散液中利用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酰亚胺/碳纳米管(PMTA/SWNT)复合材料,采用擀压的方式制备了直径为10 cm的柔性电极,其中碳纳米管膜作为集流体,复合材料作为活性材料,此方法可以利用卷对卷加工方式进一步扩大制备,有望实现柔性电极的大规模制备。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固体核磁,XRD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成分。研究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碳纳米管含量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PMTA/SWNT在0.1C时具有160 mAh·g-1的容量,循环200次后容量保持86.6%。利用弯折测试仪测试了柔性电极的耐弯折性能,电极弯折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有80%。
其他文献
单体聚合和高分子固化时,体积收缩常对材料性能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因此人们致力于研究能减少或消除体积收缩的新型单体.螺环化合物因为其独有的双开环反应特点,在聚合时能够降
该文利用Flory-Huggins平均场统计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别对高分子物理有关相转变和相分离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提出了高分子凝胶体积相变的四组分模 型.并且
该论文研究了AFM针尖在有序分子膜上的纳米机械刻蚀,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金属纳 米结构的制备.
微流控技术因其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应用于各种生物医学分析中,但微流控芯片一直存在其固有的处理样本体积小,合成通量低的问题。本论文从提高微流控芯
蛋白质和磷脂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和生物工程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通过相互作用稳喧乳化或泡沫体系,增加界面活性.因此,蛋白质和磷脂在界面上的吸附特性
NAD(P)H辅酶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氧化还原辅酶之一,主要起着转移负氢离子(H)和电子(e)的作用.由于该辅酶在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和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关键性的调节性,因此近年来
该论文的工作包括三个部分.一:黄酮类化合物辐照体的过氧化氢G值的测定.在 这一部分中,作者对该实验室前期和国外的一些工作进行了重复,发现了他们在过氧化氢的测定中存在一
研究了连续棒状聚合物色谱填料的合成及用反相液相色谱(RPLC)中有机溶剂的结构参数表征计量轩换保留模型中的参数logI(logI是一组能表示1mol溶质对固定相半和势有关的常数),
作者研究的体系是在电极表面上进行的电化学反应.与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相比,表面上的电化学反庆有很大的特殊性.作者首先从理论上对不同可逆程度下的纯粹表面电子转移过程的
异核苷(Isonucleosides)是一种区域异构的核苷类似物,也就是碱基由天然核苷中核糖的1′-位移到2′-或3′-位的化合物.该论文主要设计合成了一纱列的5′-羟甲基-3′-3羟基-2′